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管理论坛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文化
 
第四版:卫生文化
 上一版     
与患者家属沟通有技巧
尊重并引导孩子的兴趣
一次与众不同的看诊经历
临床随想
怀念父亲
1
11 1 2018年4月14日 星期六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与患者家属沟通有技巧
     在连续几天的饭桌上,我得知女儿被一名患者的事情困扰着。
    我从女儿的话中得知,这名患者名叫茜茜(化名),是省内某高校大二学生,因出现多疑、敏感、激惹、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症状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其母亲放弃了自己的工作,专职陪女儿看病。每天稍有空闲,茜茜的妈妈就会来到茜茜所在的病区探视茜茜,并借此机会不厌其烦地向医生诉说茜茜的生活起居、言谈举止,反复向医生询问茜茜的治疗方案、服药情况等。如此一来,不但收效不佳,还严重影响了女儿的工作。
    看着烦恼不已的女儿,我问道:“茜茜的妈妈每天都去探视,不需要工作吗?她是当地人吗?茜茜的爸爸呢?”我连问了几个问题,女儿都不能肯定地回答上来:“老妈,我已经焦头烂额了,哪还有心情查她家的户口呀!”
    听到这里,我便放下碗筷,对女儿说:“作为一名医务人员,处理自己与病人和家属的关系,不但需要耐心和细心,更需要技巧。你不但要掌握病人的病情,还要了解其家庭成员的相关情况等。特别是面对精神疾病病人的家属,除了要具有扎实的医学基础、耐心为病人服务的热情外,还要具有丰富的社会经验、人际沟通技巧等。在对待这件事情上,我建议你抽出时间与茜茜的妈妈做一次推心置腹的谈话,在充分尊重茜茜的妈妈的基础上,了解其心理特点及需求。既要让茜茜的妈妈了解茜茜的情况,也要向茜茜的妈妈介绍精神病科医生的工作性质,并指出茜茜妈妈对茜茜的过度关注已经给医生的工作造成不便,同时还要向茜茜的妈妈保证一定尽心尽力为茜茜治病……”
    几天过后,女儿很兴奋地告诉我,自从与茜茜的妈妈谈话后,不但自己成熟了很多,与茜茜妈妈的关系也融洽了。有时候,她们还会结伴到车棚取自行车,在结伴同行的途中,除了交谈茜茜一天的表现及病情变化外,不知不觉间彼此还多了一些问候和关心。
    3个月后,茜茜痊愈出院。茜茜的妈妈和医生道别时,泪流满面,激动地说道:“没想到这个年轻的女医生真了不起,她不但医治好了茜茜的病,也打开了我的心结。她对我善意的、恰如其分的提醒和建议,使我重新剖析、审视了自己的心理,检讨了自己的行为。我要和杨医生交朋友……”女儿得知后,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精神病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