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探索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王传中 王 哲
高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重要使命。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为高校事业发展营造了浓厚的环境氛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随着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不断深化,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机制更加完善、制度更加健全、内涵更加丰富、载体更加多样。高校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文明理念、弘扬时代新风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那么,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做好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呢?
充分把握政策要求
高校精神文明建设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这条主线,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弘扬共筑美好生活梦想的时代新风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 中央文明委关于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指导意见指出,文明校园创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知识教育,强化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部、中央文明办关于深入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指出,坚持价值引领,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创建活动全过程;坚持贴近师生,使其成为创建活动的实践者和受益者;坚持注重实效,引导创建活动稳步推进、普遍开展,力戒形式主义;坚持广泛参与,把创建活动延伸到班级、宿舍等,夯实校园文明根基。 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高校精神文明建设责任更加重大、使命更加光荣。做好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有助于推进高校成为坚定理想信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阵地,成为传承中华文化、培育文明风尚的沃土,努力培养青年学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主动增强自觉意识
一是主动增强服务师生的自觉意识。 全校师生对校园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高校的努力方向。 高校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满足师生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服务学校教育教学中心工作;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满足师生校园文化生活的需要;评选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满足师生学习模范典型的需要;培育精神文明建设品牌,满足师生共享创建成效的需要。 二是主动增强凝心聚力的自觉意识。 高校可开展文明处室、文明班级等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的评选表彰,开展文明教师、文明学生等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的评选表彰,开展身边好人、诚信个人、善行义举等典型选树,将评选表彰与典型选树融入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工作之中,用身边人和事教育引导师生,夯实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 三是主动增强常态化推动的自觉意识。 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密切联系学校事业发展目标任务,持续推进学习型单位建设、学雷锋志愿服务、道德讲堂、勤俭节约教育、文明有礼培育、文明风尚传播、文化体育活动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并与学校重点工作、阶段性工作有机结合、深度融合,实现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常态化推进。
严格遵循相关要求
一是注重思想引领、明确工作方向。 高校精神文明建设要注重思想引领,把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穿到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深入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弘扬和培育践行。紧密结合学校重点工作和阶段工作实际,服务教学、服务教师、服务学生、服务学校事业发展,为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学校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是强化结合融入、凝聚工作合力。 高校精神文明建设要与学校相关工作任务相结合,融入师生工作学习生活:将学雷锋志愿服务的工作要求与雷锋月系列活动、党员志愿服务、教师志愿服务、青年志愿服务等有机结合,将职工文体活动与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读书月系列活动、阳光体育活动等有机结合,将道德诚信法治建设与师德师风教育、诚信考试教育、宪法学习教育和普法活动等有机结合,融入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凝聚精神文明建设强大的工作合力。 三是注重创新推动、培育工作品牌。 高校精神文明建设要注重创新工作思路,创新活动载体,创新工作开展的方式方法、创新活动组织的内容形式,注重学校特色、专业优势、师生特点,不断总结工作经验。 高校要发挥学校各项工作对精神文明建设目标任务的承接作用,发挥精神文明建设标准要求对学校相关工作的指导作用,实现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与学校各项工作水平的持续提升,在精神文明建设的扎实开展中培育工作品牌。
切实提升工作实效
一是健全精神文明建设制度机制。 高校要注重精神文明建设相关制度建设和工作机制建设,建立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动态台账,明确时间节点、落实责任分工,做到任务明确、责任清晰、落实高效。 高校要建立健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督导制度和奖惩制度,及时督导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研究工作方法,丰富工作形式,提升工作质量,不断提升广大师生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豪感。 二是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全员参与。 全校师生要充分认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到高校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弘扬共筑美好生活梦想的时代新风中肩负的重要职责。 使命所系、职责所在,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挥全员参与的凝心聚力优势,大力营造人人主动关心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人人积极参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良好工作氛围。 三是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久久为功。 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永远在路上。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组织领导,把责任扛在肩上,切实做好精神文明建设的统筹规划、协同推进、督导落实、氛围营造和成效发挥,坚持发扬钉钉子精神,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做好精神文明建设的每件小事、每件实事,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常抓不懈、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