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紫癜的中医辨证经验 □任献青
近几年,过敏性紫癜及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患儿越来越多。由于诱发其发病的原因很多而且很难查明(如感染、环境污染、过量吃小食品等),我运用临床经验,就过敏性紫癜的中医辨证谈一下体会。 应用中药忌单一处方,一定要结合体质辨证论治。经常有患者或患者家属咨询:“我在网上或某本书中找了一个中药处方,能不能用?”对此,我的回答是:“能用,但疗效如何不确定。”中医的精髓是辨证论治,医生只有为患者诊治后,才能根据辨证,开出适合患者的处方。 过敏性紫癜实证多,虚证较少 过敏性紫癜患儿临床辨证多种多样,往往实证较多,占70%以上,虚证一般占30%。家长千万不要认为得了过敏性紫癜或紫癜性肾炎就是体质差,过分给予补药,结果可能适得其反。临床上,有很多这样的患儿,只要用补药,他们的过敏性紫癜就会反复发作、血尿加重。 实证应该用哪些药物 过敏性紫癜多因患儿先天肾气未充,免疫力低下所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当辨证求本,不可见血止血。 禀赋强者,从阳化热,表现为肝不藏血,风热伤络,血热妄行。症状有面赤气粗,口苦目眩,尿赤便干,急躁易怒,紫癜成团或成片,颜色呈红色或紫黑色,脉多滑数。借鉴温病发斑之理,以桃红四物汤加丹皮、紫草、大蓟、青黛、三七,腹痛者加白芍甘草汤、地榆、白蔹。另外,水牛角对于过敏性紫癜疗效甚好,临床应用较多。 禀赋弱者,从阴化寒,表现为脾不统血。症状有面黄肌瘦,食少便溏,气怯汗多,精神委顿,紫癜颜色淡或鲜红,脉多细弱。治当补气,温脾摄血。补中益气汤重用黄芪30克~60克,加姜炭3克、三七3克等。 上述二型,可互为演变。肝不藏血者,过用苦寒药,损伤脾胃之阳,可虚化为脾不统血。 总之,患儿脏腑娇嫩,脏气轻灵,传变迅速,一拨便转,疾病变化万千。治疗时要以人为本,针对个体差异,谨守病机,法随证变,不可拘执。 (作者供职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