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消渴非独“阴亏燥热”与“病分四期,症有四大” 本报记者 李 季 通讯员 马 悦 文/图
坐勿澄心,于静悟道!唯有执着,方可成就些微事业。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传承国粹,非一朝一夕之功,唯以“厚德、济世、博学、创新”为怀,才能成“无私、奉献、敬业、创新”之仁术。抬起头学,俯下身子做。“医病,医身,医心,忘名,忘利,忘我”的敬业奉献精神,乃吾辈行医之精要!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不为成就所困,传承中医国粹,展示中医人风采,只在脚下! ——庞国明感言
倡导消渴非独“阴亏燥热”论 庞国明采众家之长,精研医籍,辨证创新,师古而不泥古,特别是在糖尿病及其急慢性并发症研究方面颇有建树。他倡导消渴非独“阴亏燥热”论,这是他的学术思想之一。他总结出“阴亏是糖尿病发生的根本,气虚是迁延不愈的症结,气阴两虚是病程发展的枢机阶段,阴阳两虚是发展的必然趋势,痰浊中阻是糖尿病萌发的主要‘土壤’,肝郁脾虚是其不可忽视的病机,血瘀是造成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湿热阻滞是发展过程中的变证”的病机理论。他主张在“和”理念的统领下,采取辨证论治与专方专药有机结合,从改良“土壤”这一根本入手,来实现血糖的平稳达标,独创纯中药调糖“序贯三法”,以通为补,辨证论治,能有效使人体气血、阴阳达到平衡,脏腑功能相互协调,具有双向调节、防止低血糖的优点。其参与主编的《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参与的河南省中医药重大专项课题“纯中药治疗消渴病(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获得2016年度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科技进步一等奖,该成果不仅在学术界引起了强烈反响,还在临床应用中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也奠定了他在全国糖尿病领域的学术地位。 开封市中医院糖尿病科历经20年的探索,应用纯中药“三联疗法”治疗糖尿病,备受全国中医业内人士推崇。日前,庞国明纯中药治疗糖尿病工作室花开江苏等地。 庞国明善于总结,笔耕不辍,参与主编的《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实施;主持审定的消渴病痹症、消渴病汗症之诊疗方案、临床路径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全国推广应用。他主编《中国中西医专科专病临床大系》《糖尿病诊疗全书》《内分泌病诊疗全书》《实用专病专方临床大全》《当代专科专病临床诊疗丛书》《当代中药外治临床大全》《膏方临床应用指南》等具有较大影响的学术专著近200部,约有9000万字。他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获得科技成果奖22项,专利9项;纯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研究课题于2016年获首届全国纯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擂台赛优胜奖。他所创办的糖尿病科已发展成为开封市糖尿病专科医院、河南省糖尿病中西医结合诊疗中心、河南省中医糖尿病医院;中医为主、中西合璧,特色突出,对糖尿病及其急慢性并发症的防治水平一直保持国内领先,并于2005年被评为河南唯一一家全国十佳糖尿病专科医院,2007年又被确定为国家“十一五”重点建设单位,2010年被国家评选为“十二五” 临床重点内分泌专科。2015年10月,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十二五”全国53个中医内分泌糖尿病重点专科中期评估中,该科总成绩排名第一。 首创消渴痹“病分四期,症有四大”论 庞国明从事医、教、研近40年,始终贯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以临床实践为基础,以临证疗效为依据,主张辨证和辨病相统一,重视整体调治,这是他的学术思想之一。庞国明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中医专科DPN(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简称DPN)协作组专家会议上首次提出消渴痹中医新病名。 庞国明对DPN的证治研究自有心得,成为DPN中医病名——消渴痹及消渴痹“病分”麻木为五期、病痛为五期、肌痿为五期与糖尿病足并存期之四期,症状有凉、麻、痛、痿的首次正式提出者,并已载入国家行业标准的《中医糖尿病防治指南》,被推而广之。 2009~2010年,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工作部署,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协作分组成员单位对协作分组内形成共识的“消渴病痹症验证方案”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进一步说明了消渴病痹症属于消渴病的变证,是由于消渴病日久,阴阳气血亏虚,气虚则血行无力,阴虚则无水行舟,脉道涩滞,从而导致脉络瘀阻;以气血亏虚为本,日久可导致阴阳两虚,因虚致瘀,瘀血阻络,筋脉肌肉失去温煦、滋养而发为本病,乃本虚标实之证。这最终证明了气血亏虚是本病发生之根本,阴阳两虚是发展的趋势,血瘀是本病发生的关键,提示治疗时要在补气养阴、温阳固肾的基础上,将养血、活血、化瘀、通络贯穿治疗始终,把握瘀之原因,瘀之程度,适当谴方,内外治法相结合,灵活化裁,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