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 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 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洛阳新闻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监督
PDF版查看  第五版:乡医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乡村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诊治参考
PDF版查看  第八版:乡医课堂
 
第八版:杏林
 上一版  
早期食疗类专著梳理
合欢花
费伯雄治病救人讲究醇正
冬季如何吃出健康
林映星猛药通鼻塞
以毒攻毒——中医学独特的论治方法
1
11 1 2018年1月9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早期食疗类专著梳理
 

□黄新生

    在五代十国的乱世之中,民不聊生,缺医少药成为一种常态。南唐一位名叫陈仕良的医官想到:自古就有“食医”之官,以食养治百病;现在百姓缺医少药,如果总结古人食疗的经验,普及给百姓,可解燃眉之急。在这种思想的驱动下,他在10世纪中叶编写了一本食疗类专著——《食性本草》。

    《食性本草》共10卷,总结了《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唐本草》《食疗本草》《本草拾遗》中有关食疗的药物,分类编写,并加上了自己的意见。该书同时附载食疗诸方及五时调养脏腑之术,为本草、医方合编之食疗专著。《食性本草》以摘引资料为主,间或补记药性、宜忌、性状鉴别等,尤其对饮食宜忌、食物形态、食物品种之间的差异着重论述。后世医学著作对该书内容多有引用,如《嘉祐本草》摘引其文达34条。明代以后,《食性本草》散佚,仅少量佚文存于《证类本草》中。
    显然,《食性本草》是对之前食疗类本草的总结。下面,我们对早期的食疗类本草做简单的梳理、概述。
    我国自古就有“药食同源”“药补不如食补”的说法。古人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不仅了解了药物的功效,而且进一步发现了一些食物也具有治病的作用,便形成了最初的食疗。
    商朝的首位宰相伊尹,既是一位烹饪学家,也是一位医药学家。他通过对烹饪中食物的观察,发明了中医汤液。《针灸甲乙经》序中说:“伊尹以亚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汤液》一书被称为我国医方之鼻祖。《汉书·艺文志》中记载有《汤液经法》32卷,可能为伊尹所著《汤液》,可惜已经散佚。从原始的饮食疗养发展到汤液、汤药,食疗向前迈出了关键一步。
    周朝出现了专业的“食医”。据《周礼》记载,当时的医生分为“食医”“疾医”“疡医”三大类。“食医”主管调和饮食,掌和王之六食六饮;“疾医”掌五味、五谷、五药以养病;“疡医”疗疡时,以五毒攻之,以五气养之,以五药疗之,以五味节之。东汉郑玄注说,五味为醯(醋)、酒、饴蜜、姜、盐;五谷为麻、黍、麦、稷、豆。可见在当时,已经经常用“五味”“五谷”这些日常饮食之物治疗疾病,同时出现了以食疗为职业的医生。
    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哲学理论中不乏有关食疗、食养的内容,其中尤以提倡饮食有节之说最为突出和普遍。西汉时期,张骞凿空西域,随后丝绸之路开辟,大量原产于西域的食物和药材进入中原,扩大了食谱和药谱的内容。肇始于东周、成书于西汉的《黄帝内经》可谓食疗理论的奠基之作。该书虽未设专篇以论食疗,但散在于各个篇章的有关食疗的理论已经比较全面和系统,不仅包括食饮有节、五味与人体的关系、饮食温度、饮食宜忌、饮食调养等理论,还涉及一些具体的食疗方法。《汉书·艺文志》记载有《神农黄帝食禁》7卷。《神农黄帝食禁》可能是和《黄帝内经》同一时期出现的医学著作。有学者认为“食禁”可能是“食药”之误,《神农黄帝食禁》可能是最早的食疗类本草专著。成书于东汉的《神农本草经》收载药物365种,按毒性大小分为上、中、下三品,其中至少一半以上既是药物又是食物。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残酷,社会动荡,士大夫逃避现实,讲究清谈,把精力寄托于养生,推动了养生学的发展。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也出现了许多食疗类著作,如《黄帝杂饮食忌》2卷、2卷版《食经》、19卷版《食经》、《刘休食方》1卷、《太官食经》5卷、《太官食法》20卷、《崔氏食经》4卷、《会稽郡造海味法》1卷、《老子禁食经》1卷、《食馔次第法》1卷、《四时御食经》1卷、《淮南王食经并目》165卷等。
    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经济发达,医学得到高速发展,食疗类本草也呈现蓬勃发展之势。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卷26“食治”部分为食疗本草专篇,内容丰富,最早专门论述了食物养生和治病的医学价值,以本草的形式记载下来,并首次以文字形式提出了“食治”“食疗”的概念。在它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食疗学”这门独立的学科。此书中尤其讲究合理的膳食搭配及“食疗不愈,然后命药”的食疗原则。
    孙思邈的弟子孟诜,对食疗类本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撰写了第一部食疗本草专著——《食疗本草》。该书总结了唐代食疗学的成就和发展状况,并加上了自己所积累的经验和见解。该书对动物脏器的食疗方法、藻菌类食物的应用有进一步阐述;对影响食物疗效的细节因素更加关注。该书不仅重视食物的功效,而且记载了很多食物的烹调、加工、储藏方法,讲究味道的可口。《食疗本草》对后世食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孟诜也因此被称为食疗鼻祖。
    现代学者一般认为,食疗类专著萌芽于先秦,成形于汉唐,繁盛于明清。正是有了早期食疗类专著的探索和总结,才有了明清时食疗类专著的繁盛时代。
    (作者供职于武陟县卫生计生委)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