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艾滋病治疗点,他已坚守13年 本报记者 赵忠民 文/图
杜家俊正在为群众讲解防病知识
与众多乡村医生不同的是,杜家俊是一位专门为艾滋病患者治疗疾病的乡村医生。商丘市睢阳区闫集镇许营村艾滋病治疗点就是他的工作场所,从2004年参加艾滋病救治工作以来,他在这里一干就是13年。 一条泥泞的乡间小路延伸到许营村,路边一所院落就是杜家俊所负责的艾滋病治疗点。杜家俊本来住在另外一个村子里,为了方便救治患者,他索性就把家搬到了治疗点,没想到,这一住就是十几年。 情系患者安危 危难时刻不畏惧 救治艾滋病患者是一个复杂、长期的工作,杜家俊每年都要为艾滋病患者检查CD4(是人体免疫系统中的一种重要免疫细胞)淋巴细胞、艾滋病单阳配偶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检测、病毒载量检测等。为患者检查身体时需要抽血,由于受时间限制,抽完血后要及时将血样送到检测中心,他就这样一趟趟地送血样到县城里的检测中心,任劳任怨。 在艾滋病治疗点,杜家俊不仅为前来就诊的患者诊治疾病,还要到几个自然村出诊,为那些行动不便的患者提供上门服务。同时,艾滋病的预防控制工作不仅琐碎还具有危险性。有一次,杜家俊为一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抽血时,由于疏忽将给患者起针时的针头刺进自己的手指里。随后,为了预防感染,他服用一个月的药物(抗病毒药);半年后,检测结果显示为阴性,他才长长地松了一口气,最终是有惊无险等。想起这些,杜家俊至今仍然心有余悸。 同时,杜家俊要求自己做到对患者尽职尽责,处理问题时应认真、细致。比如2016年6月,许营村的一位患者到治疗点治疗疾病时,突然出现危急症状,杜家俊立即让患者服用救治药物,缓解了患者的病情;之后,他迅速拨打120急救电话,及时送患者到上级医院治疗,最终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从事艾滋病救治工作,杜家俊经历了太多太多的危险,可是,为了给特殊患者提供诊疗服务,他无怨无悔。 用心服务患者 把关爱传递 同时,杜家俊在艾滋病健康教育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比如利用村委会召开群众会的机会,他给村民讲解艾滋病防治知识;借助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下乡调查的时机,他参与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等。同时,他还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编写了《培训督导指南》一书,以便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就这样,他逐渐走进艾滋病患者这个特殊的群体。 十几年来,面对艾滋病患者,杜家俊不但解除他们的病痛,还在生活上尽力帮助他们。比如他成立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爱心互助小组以及孤儿活动小组,并利用各种机会争取资金,开展艾滋病患者人文关怀救助活动。2005~2007年,他筹资救助艾滋病患者和孤寡老人、孤儿,并为他们送去大米、食用油等生活用品。杜家俊时常说:“为患者提供诊疗服务,我感到很荣幸,我要把关爱传递给他们,使他们感受到温暖!” 辛勤的努力获得了患者和领导的好评,杜家俊多次被上级部门评为“艾滋病防治先进工作者”“优秀乡村医生”“疾病预防控制先进工作者”等殊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