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洛阳新闻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监督
PDF版查看  第五版:基层卫生
PDF版查看  第六版:乡村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诊治参考
PDF版查看  第八版:乡医课堂
 
第三版:洛阳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与报结缘46载,写出100多万字的养生文化作品 新安县这个老中医真不简单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完成国内首例胆道非覆膜金属支架取出术
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让心脏受伤者的生命之花绽放
图片新闻
洛阳市精神卫生中心“2017公益电影进农村(社区)”活动落幕
让患者说“中” 让医患得“信”
1
11 1 2017年12月14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与报结缘46载,写出100多万字的养生文化作品 新安县这个老中医真不简单
 

与报结缘46载,写出100多万字的养生文化作品
新安县这个老中医真不简单
本报记者 刘永胜  通讯员 郭建立  李 健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兴趣,由兴趣上升为雅趣不易,而能把雅趣矢志不渝地保持下来更难。洛阳市新安县中医院的王克卷医生剪报46年不间断。如果把他剪贴的大小119本剪贴本、10万多篇(幅)作品摆放在一起,就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
    今年66岁的王克卷,说起剪报的历史,感慨颇多,最远可追溯到1965年,内容仅是散文、诗歌之类,目的是为了鉴赏。1971年,他参加工作后,可以天天接触到报纸,但选一篇自己真正喜爱的作品需要百里挑一。
    王克卷说,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报纸上的好作品层出不穷,他一年能剪贴三五本。剪报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却不易,既需要恒心,也要处处留心、细心。无论走到哪里,他总会带着剪刀,剪报的“弦”总是绷得紧紧的,唯恐好作品从眼皮下溜走。
    尽管王克卷对剪报到了痴迷的程度,但他恪守道德,遇到可剪的东西,哪怕是人家废弃的报纸也要征得人家同意。他说不能把兴趣建立在有损别人的基础上。遇到别人不同意时,他便用笔把它抄下来。如今,有了电脑,他可以下载电子报纸。
    我们了解到,46年来,对王克卷的报纸剪贴本,借阅的人不计其数,中间还出现过一次意外:一次,一位姓刘的同行把一本剪贴本借去后不久,便因工作调动到了东北,无意间把剪贴本也带走了。被带走的剪贴本就像丢失的孩子,让王克卷牵肠挂肚、坐卧不安。整整2年,他费尽周折、几经辗转,才打听到姓刘的同行的地址,多次写信联系,又把剪贴本“追”了回来。
    王克卷的剪报内容分门别类,分成“美文欣赏”“书画欣赏”“锦绣河山”“旅游天地”“要闻汇集”“卫生与健康”等10余个栏目,想寻找、阅读什么样的内容,一翻即到,一目了然。他还通过文印室,设计了封面、插图,精心装订,使剪贴本更规范、更科学。
    40多年来,王克卷在岗位上是一个兢兢业业、深受患者称道的医生。退休后,王克卷致力于研究地域中医文化,编写了100多万字的《新安县中医药民俗文化》《中医养生文化》《河南新安中医杯征联大赛楹联书画作品集》《百年中医》等著作和诗歌、散文、书法作品。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