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应时刻为患者着想 本报记者 张治平 通讯员 李 忠 苗金军 文/图
李守根正在为患者诊治疾病
李守根于1987年毕业于当时的洛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现为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当年就被分配到滑县白道口中心卫生院工作。他在基层从事医疗工作至今,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患者排忧解难,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 我心甘情愿为患者提供诊疗服务 李守根从事医疗工作半年后,又到上级医院普外科进修一年。当他回到单位后,一边学习最新的医学知识,一边钻研医疗技术,成为卫生院的业务骨干。当时,卫生院的医务人员数量少,他既当医生,又当护士。 记得在1990年除夕,李守根正在家休息,半夜时分忽然听到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原来是本村一位老人因为腹痛难忍,想让李守根出诊。李守根马上背起药箱就往患者家里跑。当他赶到患者家里时,看到患者腹痛难忍、大汗淋漓。经过初步检查,李守根感觉患者的腹肌较紧,首先考虑患者为消化道穿孔,需要马上到上级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由于当时交通不便,天空中又下着雪,他果断决定送患者到滑县白道口中心卫生院做检查。李守根护送患者到医院后,医务人员经过检查,确诊该患者为胃穿孔。李守根又为患者插胃管、插导尿管、输液等,并组织医务人员及时为患者做手术;做完手术,看到患者转危为安后,他才松了一口气;当他安排好护理患者的工作时,已是第二天(大年初一)早上6时。这时,看到患者的病情有所好转,在场的医务人员也得到了宽慰。可是,由于患者家里比较贫穷,没钱治病,看到这种情况,李守根就用自己的钱为患者垫付了医药费,并微笑着说:“为患者提供诊疗服务,我心甘情愿!” 医生应时刻为患者着想 当时,由于滑县白道口中心卫生院医疗设施落后,交通不便。2004年,由国家提供资金、政策等扶持,医院由老院区迁到交通便利的白道口镇。李守根当时是业务骨干,为了节省开支,他便和同事一起搬运医药用品、医疗器械等,他更是白天为患者诊治疾病,利用下班时间加班搬运物品,既要考虑医院的安全,又要考虑患者的安全。 一天晚上,有一位患者的大腿骨折,需要马上做手术。李守根迅速组织医务人员为患者做手术,并一直坚持到23时,当他看到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后,才放心离开病房;第二天上午,他又为一位阑尾炎患者做手术,由于患者麻醉后突然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现象,李守根临危不乱,立刻组织内科、外科等科室医务人员成立抢救小组,为患者建立输液通道、保持呼吸道通畅等,使患者脱离了生命危险。他时常对医务人员说:“作为医生,应时刻为患者着想,千方百计为患者解除病痛。” 在一个冬天的下午,李守根刚回到家里,就接到医院内科值班人员打来的电话,说是一位年轻女性服农药轻生,请李守根紧急会诊。当他匆忙赶到医院病房时,李守根看到患者处于重度昏迷状态,大汗淋漓、瞳孔极度缩小、口吐白沫等。李守根迅速为患者清理口内物,并轻轻地托住患者的下颌,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当时患者胃内容物被误吸到气管内,随时都有窒息的可能。在为患者洗胃后,应家属要求,李守根就和护士一起,护送患者到上级医院诊治疾病。一路上,李守根小心翼翼地扶着患者的头部,以保持呼吸道通畅,才使患者顺利转到上级医院。李守根安排好患者后,回到家中已是24时。患者在医务人员的精心治疗下,很快康复出院。当患者家属告知患者当时的情况后,患者被李守根的帮助感动得热泪盈眶。 医生时刻急患者之所急,耐心倾听患者叙述病情,并及时满足患者的需求和采纳患者的意见;在具备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技术时,就应更好地解除患者的病痛;在基层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着,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努力为群众做好卫生服务工作。李守根就是这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