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医学生乐意到村卫生室去上班 □丁林国
如今,村卫生室工作人员出现老龄化现象,有关部门采取了多种措施,比如有一些地方为乡村医生提供社会保障,让乡村医生安心为村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相关部门采取一体化模式,由卫生院选派人员到村卫生室上班;近几年,还有订单式培养模式——定向委培,医学生毕业后回到基层服务。可是,医学院校的学生毕业后愿意到村卫生室上班吗? 笔者通过随访,发现确实有一部分医学生有着崇高的理想,愿意在基层维护农民的身体健康;可是,还有一部分人心存疑惑,不愿意到村卫生室上班。那么,他们是怎么想的呢?这里有两个例子与大家分享。一位家在县城的医学生,今年在一所医学院校上学。在交流时,笔者问他愿意到村卫生室上班吗?他吃惊地说:“我经过5年大学学习医学专业毕业,再加上3年规范化培训,怎么着也要在县医院上班吧?到村卫生室上班,我和家人均不会同意!”他又说:“在村卫生室工作看起来收入高一些,但是从长远发展考虑,感觉还是不太好:一是在农村工作几年,与大医院医生业务水平的差距是很大的;二是农村的医疗环境、公共设施无法与城里相比,还是有一些差距。” 一位来自农村的某医科大学的学生,笔者问他会不会到村卫生室上班,他果断地摇头说:“现在的就业形势这么严峻,我要读完研究生再考虑找工作的事情。到村卫生室上班,别说我不乐意,就是我想去村卫生室上班,我的家人也不同意!”我笑着说:“可是,在村卫生室上班,你的发展前景肯定好,过几年,说不定可以当个卫生院院长的!”他说:“就是当了院长又有什么用呢?业务水平低下、收入少、远离城市生活圈。我看还是城市大医院的医疗资源丰富、发展机会多!” 这两位学生虽然不能代表全部的医学生,但这也是一部分医学生的看法。从学生的生源来分析,城市生源的医学生大多数是不愿意到农村工作;大部分的农村医学生不管是本人还是家庭,都希望能够脱离农村生活圈,在城市里有更好的发展。因此,有关部门采取激励措施,及时出台了定向委培政策,免去委培生学杂费。希望通过这种订单式培养为农村医疗机构培养一大批医务人员,进而留得住人才! 除订单式委培机制之外,笔者认为,还有几点需要注意:一是解决村卫生室现有医务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对符合条件的医务人员,有关部门应给予解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待遇;对不符合条件医务人员要给予相应的补偿。尤其是要解决那些高龄乡村医生的退出问题,即便目前不能解决所有乡村医生的社会保障问题,这些高龄的乡村医生退出一定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安排机制。二是建立一种乡村医生合理流动机制。早在2010年,相关部门就提出“乡村一体化建设”,就是对乡村医生统筹管理。有的地方在整个县域内可以让乡村医生合理流动。同时,相关部门可在财政上予以一定的扶持。这是一个新思路,可是需要地方相关部门投入有一定的资金。 当然,不管是从人才培养的经济成本、今后职业发展前景来考虑,还是从农村公共医疗资源等方面着想,我们还需要加位努力。由于城乡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只有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城乡差距逐步缩小了,这些问题都会得到逐步解决! (作者供职于濮阳市中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