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侯少飞 通讯员 张 然 登 科 身为淮阳县新站镇中心卫生院副主任医师,雷有福有着强烈的责任心。在30多年的临床生涯中,他坚持把患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任院长期间,他从不服输,始终视逆境中的风雨坎坷为奋发向上的动力。在如今开展的健康精准扶贫工作中,他更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身先士卒地奔走在基层一线,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最美基层党员”的赞歌。
孜孜不倦 满怀“鱼水”一家真情 谈及对军烈家属开展的健康扶贫工作时,不善言辞的雷有福院长如是说:“吃水不忘挖井人,如今,咱们过上了幸福生活,说啥也不能忘了那些流过血、拼过命的老前辈,更不能让他们再因贫困问题而流泪。” 今年86岁的新站镇王庄行政村马庄村的胡志安老人曾经是一名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6年前,他因患多发性脑梗死,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其儿子胡新林为照顾父亲,平日只能在家务农。由于经济收入有限,加上父亲长年吃药、打针,家庭非常困难。 2017年4月初,雷有福院长获知这一消息后,主动来到胡志安家中,与胡新林对接,签订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之后又为胡志安老人做了详细检查。 今年麦收前夕,雷有福院长把胡志安老人接到医院,免费为其测量血压、血糖、心电图等。在胡有福离开医院时,雷有福院长发现老人的臀部发红,断定老人出现了褥疮前兆。于是,他挽起袖子亲自为胡志安实施了揉背、活动关节等推拿按摩理疗术,并告知胡新林关于褥疮病症的危险性及日常护理注意事项。 把这些看在眼里的胡新林流下了眼泪,他拉着雷有福院长的手深情地说:“雷院长,你是好心人,这叫俺咋感谢您哩?”临行前,雷有福院长又为胡志安免费提供了一些复方降压片、复方丹参片、阿司匹林肠溶片、医用酒精、棉签等常用药物,并再三叮嘱胡新林要经常给父亲揉拍背部和肢体关节,多翻身,尤其要注重对其肩部、臀部、足跟等部位的护理,避免褥疮产生,一旦发现有啥不适,立即打电话联系,以免错失最佳治疗时机。 雷有福院长说:“每一个贫困村民的背后,往往都有一个辛酸痛苦的故事。作为基层医疗单位,开展健康扶贫工作不仅仅是治病救人,还要帮助一个贫困家庭重树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 家住新站镇时小庄行政村的刘兴知是一名革命烈士遗孤。其父刘现云早年在刘邓大军南下抢渡沙颍河时,为阻止国民党军队的穷追堵截,身为连长的他率领全连官兵奋命阻击,直至壮烈牺牲。刘现云牺牲后,其妻子因伤心过度导致精神恍惚而走失他乡,撇下了当年仅有13岁的刘兴知。岁月匆匆,当年的刘兴知慢慢变老,如今的他是一位体弱多病、丧失劳动能力多年的孤寡老人。 今年5月,在全面落实健康精准扶贫识别工作时,获得这一消息的雷有福院长登门与刘兴知签约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并为刘兴知填写了诸多表格,放在了专门订制的健康扶贫档案盒内。 按照约定,雷有福院长安排专人每半个月为刘兴知检测一次血压、血糖、心电图。针对刘兴知身患高血压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现状,雷有福及时给予跟踪治疗。按照服药周期,雷有福院长多次登门为刘兴知老人免费送去复方降压片、二甲双胍片、阿司匹林肠溶片等药品,并叮嘱他少吃甜食和动物内脏,平时多活动……每到这个时候,刘兴知老人都会笑意堆满脸庞,重复着不知说了多少遍的老话:“俺村人都夸你是大善人啊!感谢党培养了你这样一个好干部!感谢人民政府啊!” 砥砺前行 心系百姓疾苦不言累 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为了贯彻落实淮阳县委、县政府及县卫生计生委提出的建设“健康淮阳”的目标和要求,有效遏制和减少“两因”现象的发生,雷有福院长凭借该院专业的医疗团队和精湛的医疗技术,多次深入贫困农户家中,使得“依托精准医疗 助推精准扶贫”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今年“三夏”期间,雷有福院长不顾高温天气,连续10多天置身农村基层,其间从未休息过,很少准点吃饭,即使身患疾病,仍坚持奔波在扶贫工作一线。 有一天,随同人员发现雷有福院长面色潮红,帮他测试体温后才知道雷院长已发热达39.2摄氏度。在同事的劝说下,雷院长服下两片药后一如既往地脚踏着自行车下村跑户。正是因为有了雷院长这种拼命的工作劲头,才确保了该辖区的扶贫工作做到了精准识别。其间,当地群众亲切地送给他一个绰号——“红脸雷公”。 在雷院长的影响下,淮阳县新站镇中心卫生院的广大医务工作者为把贫困信息、“致病”原因摸准摸实,几乎是“轻伤不下火线”,带病坚持工作。 淮阳县新站镇中心卫生院副院长段广敏,深入农户调查信息时造成右脚踝肌腱组织撕裂性损伤,脚踝肿得如同馒头大小。就这样,他简单地贴了一副膏药,仍一瘸一拐地坚持走村串户,痛时就吃点止痛片,晚上回家再进行热敷理疗,第二天又继续走在健康扶贫的道路上,被村民误认为“瘸腿院长”。 淮阳县新站镇中心卫生院工作站站长梁显振,身患脉管炎和痛风。在健康扶贫识别工作期间,由于持续工作,他的两只脚肿得连袜子都穿不上,只能用脚趾夹着拖鞋行走,可他仍兢兢业业地工作着。这个从不叫苦、叫累的站长被群众誉为“赤脚医生”。 牢记使命 助力“健康淮阳”建设 在淮阳县卫生计生委召开的精准扶贫工作会上,韩玉东主任的一句话让雷有福院长至今难忘——“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在健康扶贫路上,我们每一名卫生计生人都不是旁观者,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精准医疗与精准扶贫有效结合,确保健康扶贫工作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为患者缓解疾病带来的痛苦,真正让老百姓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为了不负上级领导的重托,雷有福院长率先在淮阳县新站镇中心卫生院成立了扶贫机构,并安排专人研究制定健康扶贫工作计划和措施,按照“一类一施策、一户一办法、一病一治法”的要求,把精准措施落到实处。 在健康扶贫签约服务过程中,淮阳县新站镇中心卫生院实行“见户见人签约,自选医生签约,三方相互签约”制度,确保做到不漏一户,不忘一人;镇医院医生、乡村医生和贫困家庭三方签约,不替代,不到场的跑到家找,不会写字的按手印,达到户户真实、人人真实、病名真实、服务真实、资料真实。 为提高健康扶贫工作质量,雷院长还专门成立了由30多名医护人员组成的签约服务团队,内有各专业各学科带头人,使得健康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免费为签约居民定制健康扶贫箱,使居民的服务资料、疾病治疗检查资料、随访资料等易于保存,利于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村民将这些箱子称为“健康箱”“宝贝箱”;建立镇、村医务人员信息交流微信平台,有效解决了因专科诊疗受限而不能全面服务的缺陷;还开通签约医生服务电话,保证手机24小时畅通,签约居民如有不适,可随时拨打家庭医生电话,咨询健康情况,预防急性病、恶性病的发生,保障健康。 针对“因病致贫”的农户,雷院长制定实行100%的签约服务,加大随访力度,通过增加检查次数,使他们的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同时为他们做好预防和保健工作。针对患有慢性病的村民,2017年,淮阳县新站镇中心卫生院计划签约服务60%以上,从医疗上指导治疗,从生理上引导锻炼,从病理上引导康复,力争使这类人群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针对健康人群,2017年度,淮阳县新站镇中心卫生院计划签约服务30%~40%,实行健康管理,避免疾病的发生,防止“因病致贫”家庭出现。目前,两项计划指标即将完成。 截至9月底,淮阳县新站镇中心卫生院与421户共计600余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村民实施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并依据每年每户不少于8次的“面对面”服务计划规定,有条不紊地开展健康扶贫工作。 一分付出,一分收获。在淮阳县卫生计生委召开的半年工作总结会上,该委重点表彰了一批务实、担当、能干的健康扶贫工作者,雷有福院长榜上有名。 面对鲜花与掌声,雷有福院长掷地有声地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我要用我的一技之长,更好地为签约贫困家庭做好医疗服务,让大病、慢性病患者得到有效救治,让健康扶贫计划得到有效落实,让百姓切实享受到党和政府的健康扶贫惠民政策!” 扎根基层一线,奔走在生命的两旁,这就是一个基层健康扶贫工作者对人民的情怀。肩负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历史使命,乘着十九大的东风,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雷有福院长和他所带领的团队将一如既往地立足于“脱贫攻坚”阵地而默默地奉献着,为全面实现“健康淮阳”的目标而不懈努力。

雷有福院长深入基层为贫困村民开展诊疗服务 张 然/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