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 季 通讯员 王志彦
8月31日零时,新一轮医改开始实施。新医改政策规定取消药品(除中药饮片外)加成,并调整一部分医疗服务价格。至此,中医药发展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新医改已实行近一个月时间,中医药发展态势如何?基层医务工作者怎样应对新医改呢?针对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调研。
乡村医生认真学习中医药适宜技术 正在为转型做准备
写有中医药知识的展板挂满了诊疗室,十几张整齐排列的治疗床上躺满了患者,他们正在接受针灸、针刀、中药埋线、中药贴敷、手法复位等中医药适宜技术治疗,有的患者正在等待抓中草药……乍一看,你肯定不敢相信这是开封市水稻乡孙庄村卫生室内的场景。然而,这样的场景随着国家大力扶持中医药事业的政策落地和基层群众就医观念的转变,逐渐成为大家眼中的常态了。 在诊所内,乡村医生丁艳海正在用拨松针疗法为患者张涛(化名)治疗颈椎病。张涛因颈椎病复发导致头晕、恶心来就诊,就诊时高压206毫米汞柱(1毫米汞柱=133.322帕),低压165毫米汞柱。了解患者的病情后,丁艳海运用拨松针疗法在患者的大椎穴等穴位实施治疗。十几分钟后,张涛的头晕、恶心症状完全消失,高压降至140毫米汞柱,低压降至90毫米汞柱,患者来就诊时的症状全部消失。丁艳海说,像这样的病例,他每天都会遇到一两例,针对这样的患者,他采用中医疗法即可治愈疾病;直到半年或一年后,他进行家庭随访时,为患者检查后,发现其治疗效果都很好。 “我们诊所现在不输液,随着群众整体生活水平的提升和自身素质的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也得到显著提升,看病时能不输液尽量不输液,甚至很多患者主动要求服用中药和使用中医疗法治疗疾病。”丁艳海说,目前,乡村医生都在结合国家的政策导向寻找新出路,为诊所转型做好准备。坚持“两条腿”走路,多发展中医药适宜技术,为基层群众做好首诊、转诊、预防、康复、保健等工作,这无疑是未来的村卫生室发展之路。丁艳海说,自己每年都花费不少时间和费用,忙于参加全国各地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班,这促使他的中医医疗技术得到很大提高。现在,在他的村卫生室里,中医药收入已经占总收入的90%。
市级医院中医药发展态势好
10月10日9时,记者看到开封市第二中医院中药房内一片忙碌的景象,中药师们正在不停地审方、抓药、称重、包药、核对等,窗口外面取药的患者已经排起了小长队。 “中药饮片虽然不在药品零差率销售范围之内,但是群众对中药依然信赖和热爱。”该院药剂科主任刘晓军说,自从8月31日零点新医改施行后,医院中药房出药量不但没有少,反而每天有明显增加的现象,这一方面与国家大力扶持和宣传中医药密不可分,最重要的是随着群众健康素养的提升,中医药“简、便、验、廉”和副作用小的优势逐渐凸显出来,并获得了患者的信赖。 在开封市第二中医院武步涛主任的中医师诊室里,记者正好目睹到一位患者家属前来致谢的情景,旁边一位老太太笑得像孩子一样。据了解,今年87岁的张老太太颞下颌脱位已经有20年了。其间,她辗转多家医院治疗疾病,疾病还是反复发作,且发作次数越来越频繁了。一次偶然的机会,经朋友介绍,张老太太来到开封市第二中医院找到中医专家武步涛就诊,经过把脉、诊治等,武步涛判断张老太太是因为中气下陷导致的颞下颌脱位。随后,武步涛进行辨证施治,开出了由黄芪、人参、白术、升麻、陈皮等中药组成的用于补气的中药方。没想到,张老太太喝了6剂药后,她颞下颌脱位的症状就消失了,至今已有一年多时间没有再复发。 “很多患者在开始发病时产生心烦、焦躁情绪,想早一些把疾病治好,所以就盲目治疗疾病。辗转多处就诊,患者感到束手无策时想到找中医师就诊,没想到中医疗效明显,甚至能治愈疾病。”武步涛说,很多患者的亲身经历表明,很多疾病在发作时,如果患者就诊时首选中医治疗,往往疗效明显。随着群众对中医药的认可度在逐渐提升,那么,中医药发展的“春天”马上就要到来了。
中医药发展前景光明却任重道远
2016年,国家陆续印发了《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等,党和政府做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将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此后,各个层级的医疗卫生机构审时度势,搭乘中医药发展的时代列车,纷纷制定中医药发展计划,不断扩大中医药诊疗范围,研发中医药特色疗法,突出中医药技术优势,为中医药发展提供支撑。 可以想象这样一种场景,在不久的将来,不管是病人还是游客,在医院的住院大楼里,随便问一些年轻的护士,中医护理技能都能娓娓道来;在西医科室,随便问一位医生,对于同一种疾病,中医、西医的医理解释均能融会贯通;在药房,随便问一名药师,哪味中药有何药效、如何炮制都能对答如流;在导医台,随便问一名导医,中医保健、健身知识都能详解一二。中医药文化“浸润”着医院的每一个人,医院的每一个人都在传播着中医药文化,使中医药在传承中得到发展。凡是来到医院就诊的患者,都能因使用中医疗法而满意而归。 逐步提升中医药综合服务能力,推动中医药治疗技术向更高层次迈进;将中医药文化向深度和广度发展,让全民认识中医药、相信中医药、使用中医药,才是中医药发展的长远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