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治未病,满足基层群众就医新需求 |
|
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管理部门关注的问题。为此,国家管理部门想通过医改来解决医患之间的问题,进而有效缓解医患之间的关系,满足群众多元化、多层次的就医新需求。 笔者认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根本原因在于基层或偏远山区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缺少,主要表现在: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医疗设备和条件落后、部分药品配备不到位等。这些问题是基层或偏远山区面临的现实问题,同时因医改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故短时期内不易得到有效解决。 纵观中医药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从中医学的核心理念之一治未病入手,或许可以探索出一条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的重要途径。距今有2000多年的《黄帝内经》记载:“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治未病最广泛的含义就是“未病先防、见微知著、有病早治、已病防变、病后防复”。由此可见,治未病是古代医家在预防和治疗疾病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和完善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科学思想,是中医学奉献给人类的健康医学模式。 笔者认为,管理部门在解决医疗卫生资源不足、不平衡的前提下,同时尝试把治未病思想普及给群众,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工作习惯、学习习惯等,让群众不生病、少生病或减少并发症,这会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弥补医疗卫生资源不足的作用。 第一,要把治未病思想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治未病思想的广泛普及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种潜移默化、长期发展的动态过程。管理部门应尝试着让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的过程中感受中医药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中医药传统文化的热情,营造学习中医药的氛围,以此来降低群众发病的概率。 第二,要把治未病思想与现代宣传手段有机结合起来。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中医主管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可以借助电视、微信、电脑等,定期发布权威的治未病知识,让群众通过多种形式了解疾病的发展变化情况,并随时掌握自己的身体状况,适时做出调整以应对天气变化,及早预防疾病。 第三,要把治未病思想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机结合起来。日前,国务院医改办等七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到2020年,力争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扩大到全人群,形成长期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全覆盖。笔者建议,管理部门应依托当地的中医医疗机构,组建中医药健康宣讲团,定期对家庭医生讲解治未病知识,让家庭医生掌握基本的中医疗法、预防和保健知识等,对患者的饮食、运动、治疗等方面进行科学、有效指导,以满足患者综合性的医疗服务需求。 总之,我们应该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着力建立治未病思想体系,让中医为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进而使治未病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标志性符号。 (作者供职于濮阳市中医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