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敢创新 能谋划 甘奉献 重发展——记新郑市人民医院儿童院中院院长李长青 |
|
通讯员 杨东红 文/图 自2004年到2016年,十几年光阴,从新郑市人民医院儿科医生到儿科主任再到儿童院中院院长,这需要的不仅仅是过硬的技术,更需要的是敢于涉足高风险领域的魄力。 “不是你做不到,而是你想不到。”这是新郑市人民医院儿童院中院院长李长青的口头禅。2004年,李长青刚入职新郑市人民医院时,儿科只有28张床位,规模小,大的框架还未形成,发展方向不明确。 2008年,政策给予支持,新生儿科、小儿康复科从儿科单列出来,患者数量呈上升趋势。在这个阶段,儿科经历了磨炼,处于快速发展阶段。2009年,李长青到上级医院进修重症医学,开展儿科重症医学研究。2010年,他担任普儿科主任,儿童重症医学开始起步发展。 2012年以后,新郑市人民医院形成普儿科、新生儿科、儿童康复科齐发展的框架,开启质的飞跃。当年,该院率先开展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剂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填补周边地域诊疗空白。 2014年,新郑市人民医院成功救治体重仅0.8千克的超低体重早产儿,为全市首例。近年来,该院累计抢救各种危重患儿1000多例。 2015年6月,新郑市人民医院儿童院中院成立,儿科成为第一个成功改革科室,李长青成为第一任院长,儿科也从一个“小儿科”成长为拥有230张床位的“大儿科”。 “干一行爱一行”,用信心点亮新生命 当问起李长青为何选择儿科的时候,他说:“我们把握的是一个生命的起点,我们开启的是一个新的人生,我更喜欢迎接这样的挑战。”而问到为何要坚持“风险高、工作强度大”的儿科重症监护工作时,他说,“干一行、爱一行”是他的人生格言。李长青回忆,2012年,一个两个月大的患儿,被郑州某医院诊断为“先天性低通气障碍综合征”;家长赶往上海某医院再次问诊,还是得到同样的诊断结果。于是,患儿家长带着患儿来到新郑市人民医院。李长青根据查体结果及体征,诊断患儿为“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极力劝说准备放弃治疗的家长坚持治疗。半个月后,孩子顺利出院;现在,孩子4岁了,很健康。李长青义无反顾地热爱着儿科,热爱着这个带给他太多职业满足感的事业! 细节决定成败,用心沟通赢得信任 儿科诊疗重在细节,患儿体温、液体量的变化都关乎生命,所以李长青在工作中要求重视细节,用心为患儿做雾化治疗、量体温、仔细查体;在重症监护室守护着患儿,一守便是几天几夜。正是这样以身作则的态度感染带动着他的团队,不言苦、不言累、不抱怨,齐心协力,共创儿科辉煌。 “用心沟通、换位思考,儿科大夫更需要有同情心。”李长青说,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做医生的,一定要理解家长那种急切希望孩子康复的心情,多一些认真、多一份解释、多一点儿耐心。这样,儿科才能赢得更多家长的口碑。 重技术善谋划,用创新推动新发展 说起今后儿童院中院的发展,李长青说,要用创新发展的思维,把儿童院中院打造成“普儿做全、新生儿做精、康复做大”的区域儿科龙头品牌。 目前,儿童院中院已成立儿童急诊科,针对急诊患儿,优化就诊流程。新生儿科目前拥有各类呼吸机十余台,发展重症医学,进一步提高诊治水平。康复科已经和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强强联手,从目前的50张床位向100张床位迈进。 未来,李长青希望在儿童保健上多下功夫,治未病,为更多儿童带来福音!

专家名片 李长青,新郑市人民医院儿童院中院院长,擅长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血液病和泌尿系统疾病,以及新生儿疾病的救治。 联系电话:13525505321 坐诊时间及地点:每周二全天(儿科门诊3诊室) 每周四全天(儿科门诊5诊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