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健康知识 守护精神家园 ——洛阳市精神卫生中心专家“以案说病”系列之三
正确认识产后抑郁症 □任革红
案例:产后抑郁症给产妇、宝宝及家属带来很大烦恼。生理因素会让产妇比平时更敏感,大约80%的女性在产后会有情绪低落症状甚至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我们科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针对女性心理疾病进行临床医疗康复。产后抑郁症很常见,但只要有了全面认识,护理起来也不难。 宝宝出生后,妈妈的心情就如同其身体一样,轻松、释放了不少;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母亲的角色才正式宣告开始。伴随而来的包括哺乳、给婴儿洗澡、换尿布、分辨孩子哭声、注意大小便……面对无法以言语沟通、所有需求都不能稍有懈怠的宝宝,妈妈的压力自然不小。此外,因为妈妈和宝宝的作息时间、睡眠方式不尽相同,很容易诱发焦虑、沮丧与忧郁等不良心理反应。 生理上导致忧郁的原因是:产后3天里,内分泌发生剧烈的变化。由于供给胎儿生长的孕激素突然消失,供应母乳的泌乳素开始分泌,所以会造成头痛、无法入睡、容易掉发、手足无措、疲倦、胃口差,以及容易激动等身心上的变化。 无论是心理因素还是生理因素导致的产后抑郁症,解决的关键就是新妈妈坐月子必须要有人护理。家人的协助,间接、直接的关怀,会给予孕妇很大的支持力量。丈夫与其他家人,分摊一些尿布的换洗,或者承担琐碎的工作,都可以减轻新妈妈产后的压力。 新妈妈坐月子其实是最佳的抗忧郁剂。产后充分的休息及家人的支持,能帮助新妈妈很快恢复体能。 (作者系洛阳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二科护士长)
对焦虑症患者的护理建议 □徐记芳
案例:美国一项长时程心理健康调查发现,当代儿童的焦虑水平甚至高于20世纪50年代因焦虑症住院治疗的孩子。而这些焦虑往往在生活发生转变的时点变得更为强烈——比如开学。 焦虑症又称焦虑性神经症,以焦虑情绪体验为主要特征。严重的焦虑症患者很容易陷入无名恐惧、紧张等,加上诸多躯体不适,除自身焦虑体验外,还会无暇顾及洗浴、更衣、一日三餐等日常生活料理。对这样的患者,很有必要加强护理,配合药物治疗可获得良好效果。 放松法。患者通过学习和掌握呼吸调节、放松全身肌肉的方法来消除杂念:患者先把注意力集中于躯体的一部分(如左手),尽量使这部分肌肉放松,直至产生温热感;然后转移注意力到躯体另一部分(如右手)。如此反复训练,可使心情平静、心跳规律、呼吸均匀,对焦虑发作者有很好的效果。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患者可以在生物反馈治疗仪的检测下,进行放松训练。 催眠法。此法适用于广泛性焦虑症(一种以经常的、持续的、无明显对象或固定内容的紧张不安,或以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过分担忧或烦恼为特征的焦虑症),运用具有高度暗示性催眠技术,改善患者焦虑情绪和睡眠。 解释法。患者多有预期性焦虑,对未来的焦虑发作产生预期恐惧。患者主动配合心理医生,耐心倾听医生对疾病性质的解释,有助于减轻心理负担,预防焦虑症的发生。 系统脱敏法。在患者处于全身放松状态下,使能引起微弱焦虑的刺激在其面前重复出现,在不引起患者焦虑时,增加刺激的强度,直至患者焦虑情绪完全消失为止。 冲击法。让患者突然处于激发焦虑情绪的实际环境中,来改变病态行为。这种治疗每次30~60分钟,治疗次数一般为1~4次。 (作者系洛阳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七科护士长)
护理精神分裂症患者要细心 □李 萍
案例:近来,精神分裂症陡然成了热词之一:总统特朗普等人称,刚刚被换掉的美国白宫办公厅原主任雷恩斯·普利巴斯是“妄想型精神分裂症患者”;海口、济南、石家庄等地爆出“精神分裂症患者”肇事的案件…… 我科以老年精神病、儿童精神病针对性治疗、集中康复为特色,开展了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康复训练和健康教育在内的系统治疗。我科通过临床实践发现,老年期、儿童期都会出现精神分裂症,并且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需要格外上心。 1.有自杀倾向的患者,一般容易在凌晨、清晨、午休或工作忙乱时及抑郁情绪突然好转时发生意外,护理者要警惕这些时间段。严禁患者留存锐器、绳索等物品;加强与患者沟通,不激怒、不刺激患者。 2.经常与患者沟通,做好心理疏导工作。与患者交流时,态度和蔼、耐心,语言诚恳,让患者了解自己出现的病态思维,并给予解释、劝慰,引导其配合治疗。 3.防止患者伤害他人。留心患者幻听的种类、内容,及时疏导患者因幻觉引起的情绪变化,防止其在幻觉支配下产生过激行为。 4.帮助患者建立社会能接受的行为模式,学会控制情绪变化,正确表达需要,以非暴力行为方式处理问题,提高患者与周围人及亲属建立良好关系和遵守社会规范行为的能力。 5.护理中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康复计划,指导患者学会关心他人,与人和睦相处,鼓励患者参加集体活动,消除其紧张、疑虑情绪,使其逐渐恢复回归社会和与人交往的能力。 (作者系洛阳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三科护士长)
对酒精依赖者的治疗与护理 □周丽萍
案例:不久前的《西安日报》报道称,一名患者在住院强制戒酒时,酒瘾发作,竟偷了一瓶消毒酒精并喝光了,几分钟之后就晕倒了,幸被及时抢救才脱离危险。这让人们见识了酒精依赖症的可怕。 一些醉酒状态下被送到医院就诊的酒精依赖所致精神障碍患者,酒醒后通常会对治疗很抵触,甚至有伤人、毁物行为。 护理者要沉着应对,既要注意保护自己,又要防范患者出现突发状况,等待患者情绪稳定后,向其讲明住院治疗的必要性。 对清醒合作的患者,护理者要以温和的语气、恰当的言辞,耐心讲解有关酒精依赖所致精神障碍疾病的常识以及不良后果;在治疗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生活护理,鼓励患者树立坚定的戒酒信心。 患者突然停止饮酒后可出现戒断综合征,早期症状有焦虑不愉快、抑郁,常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自主神经系统症状,护理者应及时向患者讲解这是戒酒过程中的一种表现,随着治疗推进,不适症状会逐渐消失,并鼓励患者增强信心。 康复期患者的心理活动最为复杂,他们渴望回归正常生活,渴望得到尊重和认可,但常要面对家庭、工作、婚姻等多种心理压力,如得不到及时帮助,往往可能重新产生饮酒欲望。因此,患者及家属从接受治疗那一刻起就应开始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正确认识治疗酒精依赖的长期性,帮患者营造稳定的家庭支持系统和社会支持系统,教会患者如何掌握并运用替代行为,安排强制性监督及新的伙伴等。患者对疾病自我认识的提高是取得远期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系洛阳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四科护士长)
正确护理躁狂症患者 □王慧霞
案例:2013年央视春晚上,小品《你摊上事儿了》不仅让大家记住了“你摊上事了”,也记住了那句“她很狂躁”“跟打了雄性激素似的”。在民间则把发病时脾气暴躁,甚至冲动伤人的躁狂症患者,称为“武疯子”。 躁狂症患者多表现为情绪高涨,兴奋话多,动作增多,自我控制能力差,易冲动,好发脾气。严重者易激惹,容易恼怒,可能出现攻击行为。 在护理躁狂症患者时,应注意让患者保持安静,减少与他人的交往;与其交谈时应耐心、和蔼,避免争论、讽刺、嘲笑;注意防范患者冲动或伤人的行为;注意患者饮食卫生,督促患者按时进食。该病症需要长期治疗,且易出现病情反复,所以正确护理是十分关键的环节。 特别要注意,患者的冲动是病态表现,家属不能对其打骂、捆绑、体罚等,否则将加重躁动症状,增强其敌对情绪。 对于一般患者,不必限制其活动,多鼓励其参与家庭清洁卫生、整理家务、洗衣服、栽花种菜等,并在药物配合下,增加睡眠时间。另外,根据患者爱好,可开展琴棋书画之类的文娱活动。同时,躁狂症患者大多表现为爱打抱不平、喜欢小题大做、容易冲动伤人。患者发病期间,家中尽量保持安静,少些迎来送往或聚餐、聚会等;可播放些节奏舒缓的小夜曲或轻音乐;设法引导、转移其注意力;有些患者会出现追逐异性、自裸等,易被坏人拐骗,家属要留意监护,限制其外出,必要时与医生联系,加强药物治疗,或住院治疗。 患者的家人应避免激惹患者,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尽量限制患者外出,必要时应向医生求助,加强药物治疗,或进行住院治疗。 (作者系洛阳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六科护士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