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点击目录导航下的 可查看PDF版
|
|
毛德西:厚德仁术 推陈出新 |
|
(上接第五版) 1994年,毛德西开始担任研究生导师,在2006年被聘为国家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作为老师,他备课从不马虎,“重复”的课程,每年都要增加新的内容,讲解一些新的观点和思路。如今,由他带教的不少学生都已是各自领域的技术骨干。“毛老师对于学术问题都是一丝不苟,对我们的指导也是从一点一滴入手,一张处方、一味药物,都讲解得清清楚楚。”毛德西的学生禄保平、毛峥嵘至今都记得跟师学习时的各种细节。 2012年,毛德西亲自带领学生南下北上,拜访邓铁涛、李振华、周仲瑛、张学文、刘尚义5位国医大师,并认真书写拜访笔记,总结大师们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中医大师们高尚的医德医风、深邃的学术理念、在诊治上崇尚的入微精细,以及对年轻人循循善诱的学风,对毛德西启发很大。在日常带教中,毛德西反复对学生强调:“学医不能有取巧之心,要踏踏实实学习,认真阅读名医著作,从中吸取理论与实践的营养,经过反复实践,才能让自身得到升华。” 年近80,毛德西在中医传承之路上兢兢业业,推动中医创新和传承。但是,也有让他苦恼的问题。他认为,传承教育还需要引起从上到下的重视,在管理上尤其不能松懈;如今从事院内制剂很困难,审批难,申报费用太高,是否能借鉴日本、韩国的经验,在审批流程上多放开一些,这些还有待中医后辈来解决。 中医之学,传承是基础,发扬是提高。“莫言大道人难得,自是功夫不到头”。坚持看病读书,是毛德西追求大道的方法。但对“道”的思考也让他更关注中医药文化的传承:“我们把中医的‘道’丢得太多了,大药方多了,经方用得少了;贵重药方多了,惠民药方少了。如何才能正本清源呢?” 现在,毛德西的心思:用自己的行为践行着自己对“道”的追求,身体力行让中医的薪火相传,让中医的生命力焕发出更强活力。对他而言,身上再多的荣誉都抵不上为百姓治好病的自豪感。让百姓少花钱看好病,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