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点击目录导航下的 可查看PDF版
|
|
发展中医药要找准方向 |
|
□薛 松 丁林国
近几年,中医药主管部门和中医药工作者不停地奔走和呐喊,为《中医药法》的出台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中医药法》的出台,让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备受鼓舞,必将激励他们继续开拓创新、埋头苦干。而怎样在创新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平稳呢?笔者认为,要从以下3个方面下功夫: 首先,应在继续挖掘经典方剂上下功夫。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中医药学正是经过几千年生活、生产实践检验的医学,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生生不息做出了贡献。从远古时代直至清代,中医药每“走一步”都有清晰的发展印记。然而,随着西方医学的传入,中医药学发展的步伐似乎有些慢了,追根溯源在于中医人受到西方医学思维观念的影响。笔者认为,中医人应该静下心来,认真钻研经典古籍,在继承祖国传统医学的基础上,结合当代人的生活节奏、工作规律和健康新需求,进行大胆创新,总结出当代的经方,并加以推广。 其次,应在中医药创新上下功夫。纵观西方医学发展之路,我们不仅惊讶于西医医疗设备更新速度之快,且西药的品种也是琳琅满目,日益增多。为何中医药的方法和品种就不能多一些呢?笔者认为,中医人应在创新上下功夫。然而,这种创新必须符合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规律。比如中医人自古以来遵循“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之规律。中医人应从就医观念入手,加大治未病理念普及的力度,使合理膳食、科学运动等健康理念深入人心。同时,中医人还要做好中医治疗方式的创新,研发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保健设备和治疗仪器;不断研制新中药,在口感、外形等方面让人们乐于接受。 最后,应在与现代科学技术融合上下功夫。国家卫生工作方针历来倡导“中西医并重”,而这个“并重”需要中医和西医“两个拳头”同时发力。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中医和西医发展的速度有不同。笔者认为,中医人要学会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借鉴科技发展的新方法、新思维,把中医药与现代科技融合到一起,借助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助推中医药发展。 (作者供职于濮阳市中医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