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南阳聚焦
PDF版查看  第四版:疾病防控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六版:视界
 上一版    下一版  
莫让中医药学只是看上去很美
发展中医药要找准方向
小朋友贴三伏贴后为何会有瘢痕
工人施工突遭意外 十二指肠破裂危及生命 新郑市人民医院专家成功施救
1
11 1 2017年6月20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点击目录导航下的PDF版查看可查看PDF版
  莫让中医药学只是看上去很美
 

本报记者 李 季  通讯员 何洪涛

    作为中医药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发展、繁衍过程中形成的独特医学,有着自身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实践体系。它根植于中华民族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与哲学、历法、天文、礼教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从历史风云中走来

    传统中医药产生于原始社会。中医学理论形成于先秦两汉时期,是人类在漫长的生活、生产实践中逐渐认识并掌握,进而形成具有独特传统文化内涵的特种文化。追溯远古医学源头,翻阅古文献便可得知,从伏羲制九针到著成《黄帝针灸》,从黄帝岐伯论经脉到著成《素女脉诀》,从神农尝百草到著成《神农本草经》,即《礼记·曲礼》所说的“三世医学”。古人的智慧和丰富的中医药知识为后世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西汉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阴阳五行解释人体生理现象,出现了“医工”、金针、铜钥匙等,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已对“八纲”(阴、阳、表、里、虚、实、寒、热)有所认识,总结了“八法”(汗法、吐法、下法、和法、温法、清法、消法、补法)。
    华佗则以精通外科手术和麻醉名闻天下,创立了健身体操“五禽戏”。唐代孙思邈总结经验,收集诸多药方,并采用辨证治疗方法,因医德高尚被后人尊为“药王”。隋唐以后,中国医学理论和中医著作大量外传到高丽、日本、中亚、西亚等地。宋金元及明清时期不断出现诸多中医学流派的代表人物。他们解决了诸多医学难题,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国人的身体健康,对人类抵抗疾病、减少痛苦都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从衣衫褴褛到锦袍华服      自清朝末年以来,现代医学(西医)大量进入国内,严重冲击了中医药市场。人们开始用西方医学体系的思维模式对中医药学加以检视,中医药陷入争论之中。
    新中国成立后,广大医务人员对中医药学加以保护,并努力发掘加以提高。于是,农村出现了一大批赤脚医生,掀起了学习中医药的热潮。大家响应把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号召,中医药得到了切实的传承与发展。随着国家改革开放,西医得到进一步发展。人们普遍认为,西药见效快、口服方便等优点,于是西医发展速度较快,而中医药曾一度“低迷”。
    在2003年“非典”中,国人重新认识到中医药的魅力。2015年10月,屠呦呦因研究传统中医药“青蒿素”获得医学最高奖“诺贝尔奖”,再次证明传统中医药对人类及世界的特殊贡献。与之相适应的是,国际社会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给了中医药学一席之地。
    谈起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药学的保护,河南省名中医刘静宇告诉记者,传统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按照来源进行分类,可以分为中医、藏医、蒙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按照知识起源与传承脉络进行分类,可分为生命与疾病认识、炮制技术、正骨疗法等。传统医药的类别不同,内容构造也不同,比如正骨疗法项目,基本上是由核心理念手法(包括具体的操作、姿势等)、器具、外用药、内服药组成。而炮制技术则由理念原料、辅料、温度、工序等组成。同仁堂中医药文化则是由经营理念、经营模式、炮制技术、传统制剂方法等组成。然而不同类别的项目由于性质不同而各有其独特性。同时,重视个体项目的特异性也十分重要。基于保护的目的,从个体项目的共性而言,可分为“有形”与“无形”两类。“有形”是指项目传承过程中所涉及的实物、器具、遗址等。而“无形”是指承载于实物以及代表性传承人的无形知识。为此需要把握个体项目的有形性、无形性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层次研究,从而解决保护什么的关键性问题。

 

传承为先造福于民      河南省名中医庞国明表示,中医药的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对于医生来说往往是“理论深奥实践时间长”,对于患者来说是疗效慢、服药时间长。其实,这是对中医药的偏见。近几年,由于西医对一些危重及疑难疾病束手无策和人们崇尚自然与健康的观念增强,人们开始将目光转向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医药上。“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化宝库的钥匙。”这是国家领导人对中医药学的地位和作用的肯定。
    开封市第二中医院院长王永刚说,2005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中医药得到了发掘、整理、保护与传承。但在传承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非遗传承人文化专业教育程度普遍不高。而这些传承都是言传身教。有些需要实践周期比较长,现代年轻人受经济大潮影响有些急躁,再加上经费不足等多方面原因造成传承困难,甚至有些地方出现断层现象。
    传统中医药的治疗理念正逐渐为世界所接受,传统中医药也在国际社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世界范围内对中医药的需求日益增长,这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政府加大保护和抢救传承传统中医药的力度,发展扶持传统中医药已迫在眉睫。业内人士建议,不要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药学仅仅是看上去很美,政府可否考虑设立专项资金,确保传统中医药传承人有经济保障,对有特殊贡献者给予奖励。同时,在《中医药法》实施之际,在政策层面对非遗传统中医药传承人执业限制松绑,使宽松政策落到实处。同时,鼓励传承人以师承或专业技能培训等各种形式,将传统中医药的“无形”瑰宝广为传播,并利用中医药的独特优势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现状,使传统中医药得到确实有效的传承与发展。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