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南阳聚焦
PDF版查看  第四版:疾病防控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二版:动态
 上一版    下一版  
第十四届中国介入放射学学术大会召开 “介入豫军”引关注
开封市启动 “先诊疗后付费”服务模式
驻马店市围产 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
图片说明
一句话新闻
援厄特医疗队员“组团”剃光头
郑州新华医院“核心团队培训班”开班
1
11 1 2017年6月20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点击目录导航下的PDF版查看可查看PDF版
  第十四届中国介入放射学学术大会召开 “介入豫军”引关注
 

本报记者 冯金灿

    有一种临床治疗手段,真正诞生并不太久,却被称为内科、外科之外的第三大临床治疗手段。它就是介入诊疗。
    严格来说,“介入”这个词诞生了半个世纪,却以其微创、有效等特征,给深受多种疾病困扰的病人带来了福音。
    自1986年在山东省潍坊市召开“首届中国介入放射学学术交流会”之后,我国介入放射学迎来了黄金30年。在几代介入放射医师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介入放射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许多领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甚至国际领先水平。目前,我国的介入放射学已经步入规范化发展轨道,逐步成为与内科、外科相并列的第三大诊疗体系。
    那么,未来的介入放射学的发展会给疾病诊疗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呢?6月15~18日,在郑州召开的第十四届中国介入放射学学术大会上,来自中国、美国、德国、英国、加拿大、韩国、新加坡、巴基斯坦等国家与我国国内的介入医学从业人员近7000人就未来介入放射学的发展方向和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深入讨论。河南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黄红霞等出席大会开幕式。

    “第三医学”大会在郑州举办
    本届大会以“交流、创新、融合、发展”为宗旨,以指导临床实践为目的,以始终跟进学术前沿为向标,意在搭建一个介入领域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之间的交流平台,全方位、多角度地探讨国内外介入放射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同时,这也是我国介入放射专业领域学术水平最高、规模最大,与国际水平同步,并最具国内外影响力的学术盛宴。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大会对推动介入医学国际化进程,为促进中国介入事业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专家进行了表彰,分别颁发了CSIR(电容起动方式)荣誉会员奖、海外华人介入医师杰出贡献奖、林贵-刘子江优秀青年介入医师研究奖。大会还向全国首发了由河南省介入治疗中心自拍、自导、自演,真实表现介入放射从业人员不畏射线侵袭、用生命守护生命崇高精神的MV(音乐视频)《介入医师之歌》。
    本次大会共邀请到包括美国、德国、英国、加拿大、韩国、新加坡、巴基斯坦等国内外近7000名介入放射学领域专家,设立分会场20个,论坛板块146个、专题讲座614个,涵盖了神经、外周血管、肿瘤、综合及护理等有关介入领域的影像、临床与基础研究。此外,大会还首次增设了“一带一路”“新媒体品牌传播”“人文讲堂”“继续教育”等论坛,使大会内容更加充实全面、活泼多样;多个手把手操作培训专场,让参会的医护人员能够接受著名专家“一对一”辅导,熟悉介入手术的操作流程、器材特点等,更加熟练、规范掌握介入的诊疗特点。
每年上百万患者受益
    记者了解到,“介入”是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以微创的手段进入人体进行诊疗。通俗地说,就是看着电视屏幕做手术,而手术的方式不是开刀,通常是通过穿刺的方式,老百姓可以理解为通过类似打针的方式达到开刀的目的。这既区别于内科的打针、吃药和外科的开刀手术,又将它们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既与内科、外科紧密相连又独立存在。目前,介入放射治疗已经替代部分外科手术,特别是大部分血管外科手术,成为某些肿瘤疾病的非外科手术疗法的首选治疗手段,每年有上百万的患者选择这种“不开刀”的手术。
    介入放射学引入国内还只有30年,虽然近年来发展迅速,但是作为一门新型学科,“介入”尚不为大多数老百姓所知。“脑供血动脉粥样硬化所致慢性闭塞是导致中风的重要因素。目前,多数脑卒中患者在错过发病最初的‘溶栓、支架取栓’黄金时间后,仅能以常规药物保守治疗,但这样可能会遗留较为严重和持久的并发症。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慢性脑供血动脉闭塞的开通术(CTO)为此类患者带来了血管重建的希望。依赖介入技术,还打破了传统治疗手段‘开膛破肚’的局限,把很多复杂的诊疗愈趋简单化。”本次大会主席、河南省介入治疗中心李天晓介绍。
    “介入医学是个新兴学科,可以说现存的介入技术都可以称之为新技术,针对的就是既往内科、外科难以解决的问题。我们惊喜地看到,门脉高压症、布加综合征、大血管动脉瘤、大脑后循环动脉瘤、脑血管畸形以及静脉疾病等,通过介入手段,我们可以做到开刀手术做不到的部位。特别是介入治疗的理念在血管疾病领域有了新的变化,直接体现在介入治疗适应证的拓宽,上升到医学预防的高度。”河南省人民医院介入科主任医师朱良付表示。
“介入豫军”蓬勃发展
    现在,介入治疗是与内科、外科并列的三大医学技术之一,获得了“第三医学”的称号。这样一项技术,其发展道路却极不平坦!专业如何划分?科室如何归属?如何对介入科大夫进行规范化管理呢?这些不确定因素,致使介入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瓶颈,甚至在曾经介入工作相当出色的省份和大型综合医院里也开始出现萎缩。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感谢河南省人民医院,你们为全国介入做了楷模、起了个好头。一定要让‘河南模式’发扬光大。”我国著名介入放射学专家李麟荪在会上说,“在介入学界,李天晓和河南省介入治疗中心创造了太多的第一,这在全国介入医学上都是难得的。要么令患者绝处逢生,要么让患者减轻痛苦,要么使患者降低花销,实在是功莫大焉。”
    是什么让“河南模式”拥有了这么高的荣誉,吸引了介入界众家的目光呢?
    “之前,在很多医院,介入疗法远离临床,不专业、不规范。长期以来,甚至临床大夫也认为介入科是一个辅助科室,只管插管造影,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是其他‘临床科室’的事情。这种认识彻底错了!”李天晓告诉记者,你看,几乎各个科室都搞介入工作,但是做介入的医生却不能专心搞介入工作。神经外科大夫上午做开颅动刀术,下午可能就得另行介入术;肿瘤外科大夫上午用手术刀切除肿瘤,下午就可能要用介入法解决肿瘤……在用刀和介入之间反复辗转,不专一,便不能精细,不能发展。后来有了专门的介入科,却仅是一个辅助科室,只管插管造影,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是其他“临床科室”的事情。这样,患者便得不到系统的介入治疗,客观上将许多患者推向了“不治之症”的行列。
    针对这些问题,李天晓提出,介入学科需要临床化、专业化、规范化。如何临床化呢?设立专门的介入科病房、门诊、急诊,组建完整意义上的介入科临床科室。如何规范化呢?就是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核心制度,一心一意、全面深入地搞介入工作,独立管理病人,像内科、外科医师一样,从门诊收治到病房管理,直到病人康复出院,完成临床医生的完整诊疗过程。如何专业化呢?李天晓将介入科分设3个亚专业:脑血管病区、血管介入组和肿瘤介入组,专病专治,确保质量。
    河南省介入治疗中心临床化、专业化、规范化以后,全国业界誉之为“河南模式”,省外多家著名医院前来进修、考察学习者络绎不绝。
    李天晓带领的团队为我省的介入学科发展做出了贡献,先后成立了我省首家独立设置的介入专科;成立了河南省介入治疗中心,并建成国内一流的既能做外科手术又能开展介入手术的“杂交手术室”等。目前,依托河南省人民医院介入科和神经外科、神经内科组建的河南省脑血管病医院正在建设中。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