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新颜
4月1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会议强调了破除壁垒、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和下沉的重要性。 分级诊疗的重点是建立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的机制,可当前的问题在于,医院之间没有隶属关系,大医院不能用行政命令指挥小医院。因此,医联体的核心任务是找到一个使上下级医院得以协同、资源上下打通的纽带。 以笔者的实践经验来看,学科建设是医院之间相互协同的一条重要纽带。 学科建设是各方目标的统合。国家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专家需要体现自己的价值;基层医院需要提升服务能力。三者需求交集于学科建设,这个交集自然做得越大越好。 基层医院当前亟须在大医院帮扶之下打造精品科室,加强学科建设。在此过程中,上级医院通过学科整合与基层医院深度结合,扎根于医联体的土壤中,既“摘桃”,又“种树”,实现共赢。相反,脱离基层医院学科建设,只顾自己虹吸病人的医联体模式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至于那些“拉郎配”签下一纸医联体协议的,因为没有学科建设这一灵魂的灌注,往往是“同床异梦”,一旦遇到利益纷争,医联体就形同虚设了。 成体系的学科建设是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实现分级诊疗的必由之路。在这一过程中应注意以基层的需求为导向。 笔者观察发现,专家受单位指派到基层坐诊,效果远不如下级医院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请上级医院专家来会诊。哪怕是请专家过来“开飞刀”,基层医生也会抓住机会从中学到自己急需的技术。 成体系的学科建设还能打造人才成长的平台,进而完善基层自身的造血功能。一个医学生毕业后到了县医院,今年做阑尾炎手术,明年、后年甚至10年以后仍然只能做阑尾炎手术,那么他一定会选择离开。反之,如果给其做好职业前景规划,充分发挥医学人文与传承作用,使其能系统地接受上级医院专家的带教,技术水平能不断提高,能看到希望,人才就有可能安心留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