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洛阳周刊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监督
PDF版查看  第五版:基层卫生
PDF版查看  第六版:乡村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诊治参考
PDF版查看  第八版:乡医课堂
 
第六版:乡村视角
 上一版    下一版  
个体诊所如何立足基层医疗市场
“这个女大夫看病准,没架子”
镇平县卫生计生委 表彰护理工作者
淮阳县卫生计生委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取得成效
患者给我上了一课
图片新闻
洛龙区推进计划生育 意外伤害保险工作
广泛性焦虑症是“隐形杀手”
1
11 1 2017年6月8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点击目录导航下的PDF版查看可查看PDF版
  “这个女大夫看病准,没架子”
 

本报记者 刘永胜  通讯员 李德伟  文/图

工作中的李清辉

    她叫李清辉,今年47岁。在310国道穿越而过的新安县,只要提起她的名字,许多人便会不约而同地称赞:“这个女大夫看病准,没架子!”“她那技术,她那人品,中!”
    5年间,群众先后给她送来26面锦旗
    1995年,李清辉从河南中医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新安县人民医院工作。2011年,她被任命为消化内科主任。
    采访中,我们了解到这样两个小故事。去年8月,83岁的王玉娥老人因完全性肠梗阻住进了外科病房,经过灌肠、胃肠减压等一系列综合治疗后,症状仍不能缓解。专家经过会诊提出了手术方案。家属以患者年龄大、体质差为由不愿意做手术。李清辉在对其体质状况全面评估、细致地“望、闻、问、切”之后,认为是阳明腑实证,便开出一剂大承气汤药。老人服药两个小时后感觉好了一些,病情逐渐有所好转。82岁的赵大爷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多年,看过中医也看过西医,病情仍然不见好转,整个人瘦得皮包骨头,1.76米的个头体重仅有40公斤,所以住院时护士都害怕给他打针。经过李清辉的辨证施治、调养后,赵大爷住院32天,症状基本消失,出院时体重为54公斤。熟人见了赵大爷都不敢相认。
    据新安县人民医院负责人介绍,参加工作22年来,李清辉以良好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技赢得了患者的信任和称赞。该院外联部对出院患者随访时,患者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这个女大夫看病准,没架子”。
    据不完全统计,近5年来,群众先后给李清辉送来锦旗26面。她连续5年被评为该县“十佳医生”;今年4月获得了该县五一劳动奖章。
    “为了患者的健康,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从踏进医院大门的那天起,我就立志做一名群众信得过的好医生。这就是我的初心!”李清辉说。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工作中,李清辉深感没有扎实的现代医学功底是不行的。她就业余自修了西医本科课程,并虚心向老专家请教,练就了腹穿、腰穿、骨穿、胸穿技能和综合分析判断核磁等现代设备检查结果的功夫。她始终坚持业务学习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在学习中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在工作实践中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成为当地有名的中西医结合大夫。
    我们了解到,为了掌握消化内科新进展、新技术,李清辉还自费订阅了5种国内外专业期刊,多次到上海、北京等地参加消化内科新进展研讨会和提高班,并专门到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进修一年。她担任科主任7年,引进新项目4项,填补了新安县的多项空白,成为全县消化内科的学术带头人。
    李清辉的同事们说,在他们科室,李清辉是第一大忙人。主要表现在:一是科室床位多、任务重,人员少,但对慕名找自己看病的患者,她总是来者不拒。二是每天一上班,她必须先到各个病房巡查一遍,下班前也必须到病房转一圈才放心离开。三是遇到急诊抢救时,无论白天黑夜,无论周末假日,她总是随叫随到,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挽救患者生命。四是她经常抽空与患者聊天,消除他们对疾病的担忧与惧怕,使患者从痛苦和沮丧中走出来,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临别时,我们问李清辉:“从医22年,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她回答:“累!但是为了患者的健康,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