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管理论坛
PDF版查看  第四版:专版
 
第三版:管理论坛
 上一版    下一版  
打牢基础 航空医疗才能“飞得稳”
建好医联体须有内生动力
新郑市人民医院人民路院区医疗信息化系统如期上线
王松芳:精神疾病患者更应该受到尊重和保护
职业健康“礼包”送给劳动者 郑州市职业病防治院开展职业健康知识系列活动获好评
1
11 1 2017年5月13日 星期六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点击目录导航下的PDF版查看可查看PDF版
  建好医联体须有内生动力
 

□孙 梦

 

    今年,国务院和国家卫生计生委两次就加强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建设给出指导意见。这表明医联体建设已由自发实践上升为顶层设计。我们从各地实践中不难发现,要想让医联体更好地发挥作用,核心是解决动力机制问题。
    其实,我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开展医联体试点,通过医疗卫生机构之间“大手拉小手”,有效地缓解了当时卫生服务供给不足的状况。如今构建医联体,除了具有资源互补、抱团取暖的意味,更应该是推动分级诊疗等医改核心目标实现的重要一步。
    让老百姓合理有序就医,减少在盲目就医过程中产生的资源浪费,改变大医院“战时状态”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可罗雀的现状,需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城乡居民提供成体系、立体化、连续性的健康管理和基本医疗服务。医联体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但一些既往实践也表明,如果解决不了动力机制问题,医联体就容易貌合神离、流于表面、难以发力。
    推进医联体建设,需要从医疗服务体系内部实现各方利益共享。要通过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让参与医联体建设的各家医疗卫生机构从中受益;要通过人才培养、职称晋升、绩效改革等方式,让大医院和基层医院的各级各类医务人员都能得到实惠和发展空间;同时,也要通过发挥信息系统对医联体的支撑作用,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供同质化服务,让患者逐步实现就近就医、便捷就医,获得全面服务,节省医疗费用。
    推进医联体建设,还要在更广阔的社会层面上,从体制机制改革入手。要通过财政投入、医保支付、人事管理等方面的配套政策,保证医联体内的医疗卫生机构不失去财政投入;通过统筹人员调配、薪酬分配、资源共享等,让大医院的医生情愿到小医院工作,让小医院的医生有机会到大医院进修,使优质医疗资源能够上下贯通。
    目前,医联体建设实践正在蓬勃开展,而将医联体真正建设成为服务、责任、利益和管理共同体,还需要做很多工作。只有完善相关支撑配套政策,健全利益绑定和共享机制,医联体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