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琳
2017年2月底,巩义市人民医院来了一位95岁的老奶奶,面部肿块有6厘米×7厘米,在该院门诊进行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鳞状细胞癌,以“面部皮肤鳞状细胞癌”入住该院肿瘤放疗科。 当天,该院值班医师廖延有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并完善了相关检查,确定患者无手术禁忌证。随后,廖延有邀请外科专家会诊,制订了治疗方案。随后,由主任医师杨素贞和主管医师廖延有告知患者家属:患者的肿块大,手术时需要植皮,况且手术有出血风险;目前,患者无手术禁忌证,应首选手术治疗,其次为局部放疗。家属经过综合考虑后,拒绝手术治疗,强烈要求局部放疗。 患者的面部肿块表面并伴有破溃、流脓液、恶臭味儿明显等现象,这种味道迅速扩散至整个病区。与该患者同住的病友都陆续搬至走廊居住,就连家属也有所回避。可是,廖延有并未因此而退缩,坚持定时为患者换药、查看肿块情况,并反复向患者家属交代注意事项。 在充分告知患者家属各种风险的前提下,医务人员杨瑞华给患者定位,并充分做好放疗前的准备工作。 术后,医务人员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面部的肿块逐渐缩小,流脓量也逐渐减少,恶臭味儿也不明显了。几天后,患者面部的肿块明显减小,已不再流脓液,表面破溃处逐渐愈合,恶臭味儿已基本消失。 整个治疗周期结束后,患者面部的肿块消失,患者家属向医务人员表示由衷的感谢,并送锦旗一面。医务人员说:“看到患者家属的笑容及患者的治疗效果,我们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作者供职于巩义市人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