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版:视 界
 上一版    下一版  
数字中医
“一人一方”不可绝对化
发展中医要百川入海更要海纳百川
中医博客
中医应有检讨的精神和气度
中医健康管理亟须标准化
1
11 1 2017年1月10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点击目录导航下的PDF版查看可查看PDF版
  “一人一方”不可绝对化
 

□刘启廷 戴美友

    中医治病讲究因人、因地、因时制宜,随证加减、个性化诊疗是中医的特色优势。有人认为个性化诊疗就是“一人一方”,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必然结果。笔者认为,这种认识只看到了中医灵活用药的特点,而忽略了中医提纲挈领的思想内涵以及专方专药的经验效果,有偏颇之处。辨证论治、随证加减与专病专治相结合才是中医的精髓。
正确看待“一人一方”
    纵观中医学发展史,《伤寒杂病论》为方书之“始祖”,在中医学史上所起的推动作用是巨大的。《伤寒杂病论》共有300多首方剂,其所记载的方剂药味精炼、配伍严密、主治明确,被称为“经方”。虽然《伤寒杂病论》也强调随证加减,但是每种证型都有自己的主方。譬如在小柴胡汤中,张仲景告诫后世“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所说的是小柴胡汤可用于少阳证的这类患者。《医学源流论》中也提到了“古方加减论”之内容,故古人即有加减之法,其病大致相同,而所表现的症状或者不同,则不必更立一方。
    因此,中医自古以来就不是“一人一方”,而是在辨证论治的前提下总结证型规律,在看清疾病本质的前提下,同证即可同方,异病也可同治。
专病专方不应被忽视
    现代中医要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相结合,不仅要看到“证”,还要看到“病”。专方专药大都来源于医家经验,一般具有“高效、价廉、简便”的特点,古人就有“气死名医海上方”之说。另外,由于组方精当,不少经方也有专方的效果,比如大黄牡丹汤可治疗肠痈、乌梅丸可治疗蛔厥、六味地黄丸可治疗肾虚等。
    现代科研可以通过分析药理来明确中药和方剂的作用,比如青蒿素可抗疟疾、雷公藤可治疗风湿疾病等。根据现代科研成果,针对某种疾病,专药专方的效果更能得到明确肯定;中成药的推广更是对专病专方效果的肯定,所以专药专方不应被忽视。
辨证论治与专病专方结合是传承之本
    辨证论治讲究遵循辨证规律、随证加减,说的是看待疾病时的分析思路,传递的是一种思想认知。专病专方强调医家经验,是根据经验总结出某种药物、某个方子对某种疾病具有特殊的疗效。有的经典验方已经得到了现代科研的证实,有些经验方还没有得到证实,但仍然在临床上被广泛运用。这些都是前辈的智慧结晶,也应该得到重视。
    辨证论治与专病专方二者相结合,是中医的精髓,也是中医得以传承的保障。若按照“一人一方”的极端构想,中医学子便会在中医传承中遇到障碍。学习中医应该遵循辨证论治与专病专方两手抓的思路,既重视中医思维,又不忽略医家经验。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临沂市中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