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版:视 界
 上一版    下一版  
数字中医
“一人一方”不可绝对化
发展中医要百川入海更要海纳百川
中医博客
中医应有检讨的精神和气度
中医健康管理亟须标准化
1
11 1 2017年1月10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点击目录导航下的PDF版查看可查看PDF版
  发展中医要百川入海更要海纳百川
 

□孟长海

    说起中医,是因为笔者看到了关于中医的争论:一些人读了张仲景的著作,然后就觉得其他经方均不如张仲景的经方好;一些人秉持现代医学理念,觉得中医应该进行现代化发展,不主张继承,应该不断创新。同时,还有一些西医是学习中医的爱好者,他们也在积极开展中医疗法。
发展中医需要百川入海
    目前,中医存在多少模式呢?从总体上来说,有古代中医和现代中医之分;从专业角度来说,有传统经方医和时方医之分;从主题上讲,有中医、中西医、西中医的存在。此外,还有民间中医与学院派中医之分。这是事实,我们应承认这些现象的客观存在。
    那么,这些现象的客观存在形态该是什么模式呢?目前,大家的认识是比较理智的,认为存在的就是合理的,群众喜爱、有疗效才是最根本的基础。不过,辩论的原因也时常是这些,因为每一种客观存在形态的代表都希望自己拥有绝对的发言权,然后让其他形态“俯首称臣”或者“自动让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这是不可能的,比如过去学院派对民间中医排斥,但现在学院派从思维方面开始逐步接纳民间中医;作为一枝独秀的学术流派,对传统中医吸收现代西医技术的行为进行抨击等。总之,关于中医的辩论时常很激烈,每次都能吸引不少人的眼球。但是,这种辩论总是不能以最后独自的胜利而结束,也不能总为自己赢得满堂喝彩。因此,我们就会发现客观存在的形态常常不会轻易被驳倒,反而引起中医不断分化。于是,很多中医人开始秉承自己的中医理念,或者让中医走向不同的方向。
发展中医更应海纳百川
    以上就是中医的现状。中医如同“汪洋大海”,不再是一种颜色,一种味道,其中蕴涵着不同的组织、团队、学派、个人等,都可以自主或者交叉存在于这个“汪洋大海”中。其实,这是一种极好的状态。中医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也在适应社会需求的过程中“开枝散叶”,具有不同的模式和发展方向,这对于中医来说是一件好事。因此,中医应该有海纳百川的胸襟。中医就像“慈爱的母亲”,孕育着不同的子女,每个子女都可以继承母亲的基因,然后才能发展得更好。
    我们提倡海纳百川,也需要百川入海。虽然中医孕育着不同的发展力量,但是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中医的“血脉不断”。中医不能演化成一个大筐,然后把什么都装进去。各种客观存在形态在中医领域中必须围绕中医来发展,这才是各种模式长久发展的根本。
    发展中医应让“不同声音”同时存在
    如今,社会在向前发展,时代也在不断进步,带有传统色彩的中医步入了新社会、新时代。中医应该紧跟新时代的步伐而不断前进。笔者认为,中医应该成为一种研究的对象,这个研究者可以是中医人,也可以是社会中的其他人。人人都有权利对世界产生认知,当然包括中医。曾经有一些中医人对于反对中医的个人和言论,甚至呼吁以立法的形式禁止个人发表这种言论。但是,公民有言论自由,我们不能剥夺。其实,“这些声音”的存在对中医也是一种不断“掣肘”。如果没有一些人的质疑声,中医可能在许多年里也不会主动查找自己的不足之处。中医应该有这样的心态和胸襟。既然中医选择的是科学的发展道路,就要有充分的自信,并努力付诸实践。通过不懈努力,中医可以消除患者的病痛,赢得社会的信任,让那些批判者信服、让那些歪曲者改变态度。然后,让百川入海,信任中医、支持中医、发展中医,这不正是中医人努力的方向吗?
   (作者供职于河南中医药大学)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