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清湖 张冀东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医学模式逐渐由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开始向多维度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发展,健康的定义不再是简单的非疾病状态,而是躯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等多个维度完美的综合表现。这表明人们对于健康的认识不断加深,对健康的追求不断提高。 “治未病”思想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未病养生、欲病救萌、已病防变、瘥后防复”的核心内容涵盖了健康、亚健康、疾病不同生命状态下的全过程;其“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与我国医疗卫生政策战略前移的大方向不谋而合。 中医健康管理学是中西交叉与融合的新学科。“健康管理”是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提出的新概念,随着群众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迅速发展成为一个较为成熟的学科体系。而“健康管理”的概念引入中国必须要融入中国的特色才能“落地生根”。中医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繁衍至今的独特医学学科体系。现代科学概念的引入与渗透,也促进了中医学学科的向前发展与分化。中医学与健康管理学科的融合与交叉形成了中医健康管理学这一新学科。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中医学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体现。 中医健康管理服务亟须建立标准。中医健康管理学的快速发展也在催生着中医健康管理服务产业的繁荣。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健康管理市场潜在规划大约600亿元,而现阶段仅完成了30亿元左右,有超过500亿元市场空缺有待填补,健康管理服务产业未来发展空间巨大。在我国一系列大力扶持中医药及健康服务业发展的政策背景下,融入中医特色的健康管理服务市场前景极为广阔。 然而,中医健康管理服务市场起步较晚,管理不规范,专业人员素质不高,技术流程不规范,制约了健康管理服务的水平。古人云: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作为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中医健康管理学的应用实践是需要规范管理的,必须以健康管理服务为基本内容,分别对信息采集、评估、调理和跟踪服务4个基本环节进行规范,才能促进其健康和长远的发展。 市场需求是标准形成与应用实践的原动力。在引入“健康管理”概念的同时,应充分发挥中医的特色与优势,符合我国群众的实际需求,这对于规范我国健康管理服务产业的市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市场的蓬勃发展必然带来巨大的需求,同类别的标准也会相继出台,但如何能够在健康管理服务产业中真正成为行业指导性的权威性标准,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检验。出台的标准只有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反复完善与修订,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作者分别供职于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