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 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 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
 
第四版:天使之声
 上一版     
从“管理”到“被管” 离岗护士长如何完成角色转换
美国政府是怎么管护士的
呼吸衰竭给氧有讲究
护理工作的“四则运算”法
重症监护室的药品摆放技巧
改良治疗车部件
1
11 1 2016年12月27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点击目录导航下的PDF版查看可查看PDF版
  呼吸衰竭给氧有讲究
 

    呼吸衰竭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障碍,使患者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征。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明确诊断依赖于动脉血气分析:在静息状态、呼吸等条件下,动脉血氧分压(PaO2)<60毫米汞柱,伴(或不伴)二氧化碳分压(PaCO2)>50毫米汞柱,可诊断为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分类
    在临床工作者,通常根据动脉血气将呼吸衰竭分为Ⅰ型和Ⅱ型两种,具体如下。
    Ⅰ型呼吸衰竭:即低氧性呼吸衰竭,血气分析的特点是PaO2<60毫米汞柱,PaCO2降低或正常。主要见于肺换气功能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弥散功能障碍、肺动脉及静脉瘘等),如严重肺部感染性疾病、间质性肺疾病、急性肺栓塞等。
    Ⅱ型呼吸衰竭:即高碳酸性呼吸衰竭,血气分析特点是PaO2<60毫米汞柱,同时伴有PaCO2>50毫米汞柱,系肺泡通气不足所致。单纯通气不足,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的程度是平行的,若伴有换气功能障碍,则低氧血症更为严重,如慢阻肺。
    呼吸衰竭的治疗原则中指出:增强呼吸支持,包括呼吸道通畅、纠正缺氧和改善通气等,可见吸氧是呼吸衰竭治疗中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增加氧浓度来纠正患者缺氧状态。
    那么,Ⅰ型和Ⅱ型呼吸衰竭吸氧治疗及机械通气的方案相同吗?
吸氧浓度
    确定吸氧浓度的原则是在保证PaO2迅速提高到60毫米汞柱或脉搏容积血氧饱和度(SPO2)达90%以上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吸氧浓度。
    Ⅰ型呼吸衰竭为低氧性呼吸衰竭,较高浓度(>35%)给氧可以迅速缓解低氧血症而不会引起二氧化碳潴留。
    Ⅱ型呼吸衰竭为高碳酸性呼吸衰竭,患者往往有功能障碍,氧疗时需注意保持低浓度(<35%)吸氧,防止血氧含量过高。
吸氧装置
    鼻导管或鼻塞:主要优点为简单、方便,不影响患者咯痰、进食;缺点为氧浓度不恒定,易受患者呼吸的影响。高流量时对局部鼻黏膜有刺激,氧流量不能大于7升/分钟。
    吸入氧浓度与氧流量的关系:吸入氧浓度(%)=21+4×氧流量(升/分钟)。
    面罩:主要包括面罩、带储气囊无重复吸氧面罩等。主要优点为吸氧浓度相对稳定,可按需调节,且对鼻黏膜刺激小;缺点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咯痰、进食。
    机械通气:呼吸衰竭时应用机械通气能维持必要的肺泡通气量,降低PaCO2;改善肺的气体交换效能;使呼吸肌得以休息,有利于恢复呼吸肌功能。
    为什么Ⅰ型和Ⅱ型呼吸衰竭吸氧治疗及机械通气方案不同?
    Ⅰ型呼吸衰竭的主要问题在于氧合功能障碍而通气功能基本正常,因此给予高浓度吸氧后可以迅速改善低氧而不会引起二氧化碳(CO2)潴留;Ⅱ型呼吸衰竭系肺泡通气不足所致,患者往往伴有高碳酸血症,由于CO2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和麻醉作用,此时主要靠PaO2的降低对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刺激作用来维持呼吸运动,若给予高氧,由于解除了低氧对呼吸中枢的刺激作用,产生呼吸抑制,从而加重呼吸衰竭,故Ⅱ型呼吸衰竭只能采用低浓度吸氧。
(注:1毫米汞柱=133.322帕)
(王 萍)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