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要点】 有维生素D缺乏史。 分度 轻度:多汗,夜惊,不安,枕发秃,颅骨软化,轻度串珠肋。重度:多汗,夜惊,不安,发秃,串珠肋,出现“手镯”现象,出牙晚,前囟闭合迟,轻度贫血,肌肉韧带松弛。极重度:除上述症状外,胸廓和下肢骨骼畸形,生长发育迟缓,贫血,肌肉韧带松弛严重,免疫功能低下。 实验室检查 佝偻病活动期血磷、血钙轻度降低,碱性磷酸酶轻度升高。佝偻病中期可见血磷、血钙明显降低,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佝偻病恢复期和非活动期(后遗症期),血磷、血钙回升,碱性磷酸酶下降,直至趋向正常。 【中医证候】 肺脾气虚 形体虚胖,面色苍白,神疲乏力,多汗,肌肉松弛,头发稀疏,囟门迟闭,夜惊,烦躁不安,纳少便溏,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脾虚肝旺 面色少华,头部多汗,发稀枕秃,食少纳呆,坐立不稳,夜啼易惊,甚至抽搐,囟门迟闭,牙齿迟出,舌淡,苔薄,脉细弦。 脾肾亏损 面色不华,虚烦多汗,神情淡漠,智力不健,出牙、坐立、行走迟缓,头颅大,肋骨呈串珠样、外翻,下肢弯曲,舌淡,苔少,脉细无力。 【治疗方法】 汤剂 肺脾气虚 人参五味子汤加减。党参10克,白术6克,茯苓10克,麦冬10克,五味子6克,甘草3克,牡蛎15克,龙骨15克,莲子肉10克,扁豆10克。 脾虚肝旺 益脾镇惊散加减。党参10克,白术6克,茯苓10克,钩藤15克,灯芯草1克,甘草3克,五味子6克,蝉蜕3克,珍珠母15克。 脾肾亏损 补肾地黄丸加减。党参10克,黄芪10克,茯苓10克,当归10克,熟地黄10克,牛膝6克,山药10克,鹿茸6克,五味子6克,甘草3克,牡蛎15克,龙骨15克,砂仁6克,钩藤15克,炒枣仁6克。 中成药 脾肺气虚和脾肾亏损证:龙牡壮骨冲剂。每次1包,每日2次。脾肾亏损证:六味地黄丸,每次3~6克,每日3次。 推拿 患儿俯卧,以食指、拇指提捏小儿脊柱皮肤,每日1次,6天为1疗程。 【注意事项】 患儿宜加强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合理喂养,多吃富含维生素D和钙的食物。勿使患儿过早、过多地坐、立、行走,以防发生骨骼畸形。注意避免着凉,预防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 药物预防:对于人工喂养及生长迅速的婴儿应在出生后2周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如果医疗站没有相应血生化检查设备,应及时去专科医院检查,明确诊断。若已明确诊断,但病情比较严重或突然发生变化者,应及时转送专科医院治疗。 (摘自《乡村中医实用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