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 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 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专 版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 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 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 林
 
第六版:视 界
 上一版    下一版  
关于中药安全性的辩论
中医博客
应重视中医药的涉外教学
国家卫生计生委脑防办卒中中心建设工作督导组莅临周口市中心医院指导工作
数字中医
1
11 1 2016年11月29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点击目录导航下的PDF版查看可查看PDF版
  关于中药安全性的辩论
 

□孟长海

    有一次,笔者遇到一位否定中医的学者,我们谈起了关于中药不经过验证而用于人体的事情。在他的心目中,觉得这是特别危险的事情,也是在服用药品时最不能接受的事实。关于这一点,最近,相关部门好像也在讨论这方面的问题,对于验方,特别是经典方剂可以不经过验证而直接使用于人体,这在日本、韩国一直是这么做的;只有我们拿祖宗的方子做所谓的动物实验,然后,开展临床观察,确定药效再投入临床使用。
    也许,有一些中医人认为,这是抬杠,或者是辩论。实际上,笔者认为,有这种论点的人应该是值得尊重的、关注中医药事业的人,他们关注的其实就是药品安全性的问题。然而,涉及药品安全性和群众身体健康的事情,本身就不是小事情,尤其是药品。从这一点来讲,这些人言之有理,不是辩论也不是抬杠。
    但是,对于中药的问题,特别是安全性问题的评价,一直是一个大的课题或者难题。这里里应该有几个层次:
    首先是药食同源问题。这是中医的特色,是中国饮食和中国养生保健的特色,也是中国文化的特色。而药食同源的药物又有很多种,比如日常的五谷杂粮、海鲜、水果、蔬菜、佳肴等。当我们看到水果的时候,特别是常见的水果时,没有人认为有毒,不能吃。当然,除没有见过的食物外。
    其次是作为安全性高的药物。对于这个方面,大家的争议并不大,比如以柴胡为主制成的小柴胡颗粒,这对于中医来说是安全的,古人没有做药毒实验,在用药时,就是让人试尝一下就可以了。这类药物很多,不仅是张仲景的方子,还有很多名医的方子,比如六味地黄丸、逍遥丸等,这类药物在中医界是经过长期临床使用,并经过医家医案记录下来的。至今,这类药物已经形成了常用而固定的有效方剂,且形成中医方剂学特色。
    再次,除药食同源和常用方剂之外,中医认为有毒性的药物、现代研究者认为有毒以及对肝肾有损害的药物和方剂。具有毒性的药物,比如巴豆、乌头等,大家都知道,这是业内外的共识。除此之外的差别,就是在业内,中医人认为安全可控,外界人并不认同。比如龙胆泻肝丸,是在龙胆泻肝汤的基础上制成的药,中医认为,此药适合治疗肝胆湿热证患者,并且有疗效,是安全的;不适合治疗脾胃虚寒的患者,否则,患者吃了就无疗效和有害等。这类药物,在中医界内部有很严格的炮制和使用要求,比如龙胆泻肝丸中的木通,不能用关木通;何首乌生制两用药效各不相同。实际上,在生活中,人们对中药的使用并不是特别规范,药物滥用现象十分普遍,这就导致了中药安全性危机。因此,这类药物应该引起人们的关注,特别是有毒性的药物必须谨慎使用。
    最后,是有关中药的现代化剂型。中药注射剂和含各种矿物质的丹药,现在,这类药物出现了过敏性反应和肝肾损害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其实,中医界对药物安全性的要求和实验验证也是十分迫切的。很多中医专家在对现代药理毒理学没有开展的时候,就已经以身试药。比如药学先祖——神农就一日尝百草、风湿病专家娄多峰等曾经在自己身上使用过马钱子等。随着现代中药药理毒理学的兴起,这种研究已经规范起来了。
    因此,关于药物和经典方剂的安全性问题,社会关注是正常的。对于中医界认为有效、无毒的中药,外界人是可以有担心、有顾虑的;古人用过有疗效的中药,现代人也可以有顾虑。检验应该伴随生命的每一个过程,伴随中医药行业的每一个程序,安全性应该是一个永久的命题。作为中医人,我们应该考虑他们的担忧和对安全性要求的正常性、必要性。
    那么,关键就是搭建安全平台和保障机制。中药安全性机制和平台如何建设,几十年来,中医人进行了大量研究和探索,可是,没有形成一个十分有效的机制。其中,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比如药物审批问题。
    早上吃馒头的时候,笔者突发奇想,人为什么在吃馒头的时候,会毫无顾忌地吃,而不考虑馒头中是否有杂质、异物以及有毒呢?让我们分析一下,应该是这类食物太正常了,一方面是馒头的来源可靠;另一方面是自己对其有良好的判断力。关键是社会上的馒头无毒,也就不考虑这个问题了。可是,药物在很多时候与馒头并不一样,让百姓能够无所顾忌地服下中药,显然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我们考虑中药安全性保障的问题。
    中医界对药物检验并不是持排斥的态度,而是保持欢迎的姿态。近30年来,中医药发展的许多成就都汇集在这里。可是,现实情况是中医界逐渐对这种检验表现出没有耐性,或是排斥。原因在于,对于提供中药安全性保障,现在的难题不是因为临床检验,而是目前这样的检验方法与中医中药的实际作用并不对应,还不能有效地构建安全保障体系,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曲解”了中医中药。比如一个复方,怎么进行观察?动物实验能否达到和人一样的效应?目前,中医界对开展现代化药理、药效、药毒的认识水平不高,所以很容易产生对此类研究的排斥感。因此,关于毒性的检验,需要的是一种社会可以接受、中医界也可以接受的方案。很显然,单纯地背离中医药的指导思想所进行的所谓现代化的技术分析和研究,中医人是不太容易接受的,而强迫中医“就范”也是不应该的。在此,还需要现代学者和中医人进行深入沟通,利用新的技术手段,早日构建一个多方呼应、多方认可的平台,而不是继续在这里抬杠,进行辩论。
    (作者供职于河南中医药大学)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