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 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 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声 音
PDF版查看  第四版:疾病防控
PDF版查看  第五版:乡医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乡村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诊治参考
PDF版查看  第八版:乡医课堂
 
第七版:诊治参考
 上一版    下一版  
脾胃病治疗经验谈
奇痒验案五则
康复路上 关爱同行
急性淤积性乳腺炎的贴敷疗法
实用验方
脖子痛+发热 可能是甲状腺“感冒”
1
11 1 2016年10月15日 星期六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点击目录导航下的PDF版查看可查看PDF版
  脾胃病治疗经验谈
 

    脾胃病在临床中十分常见,种类繁多,病机复杂,故而导致疾病缠绵难愈,或愈后再次复发。
调理气机为治疗大法
    中医学认为,脾胃为人体之枢纽,位于中焦,脾主升而胃主降,二者共同调节人体内的气机升降平衡,如脾胃功能异常,脾不能升清,胃不能降浊,则导致气机逆乱,引起多种脾胃病的发生。
    欲调理脾胃气机,应辨证之虚实,气虚者宜补益中气,常用方为补中益气汤、黄芪建中汤、十四味建中汤、五味异功散、香砂六君子汤等,常用药物包括党参、黄芪、山药、白术、白扁豆、大枣、甘草等;气滞者应理气导滞,常用方为厚朴三物汤、香砂枳术丸、曲麦枳术丸、白豆蔻丸、保和丸、木香调气散等,常用药物包括砂仁、莱菔子、荔枝核、陈皮、枳实、厚朴、豆蔻等;气郁者当疏肝解郁,常用方为逍遥散、柴胡疏肝散、快气汤、金铃子散、四逆散、痛泻要方等,常用药物包括川楝子、郁金、柴胡、香附、青皮、佛手、香橼、玫瑰花、绿萼梅等。
    典型病案:患者,男,55岁,2015年9月4日初诊。患者自诉胃脘部反复胀满5年,加重1个月。患者曾间断使用促胃动力药物、抑制胃酸药物及胃乐新颗粒等药物进行治疗,但总体效果欠佳。
   刻诊症见:胃脘部胀满不舒,餐后尤其是饱餐后加重,嗳气频繁,纳食尚可,时有泛酸、打嗝,倦怠乏力,肢体困倦,形体偏瘦,排便不畅,便后有不尽感,便质偏稀,睡眠质量欠佳,舌淡嫩,苔白微腻,脉弦细。
    诊断:胃痞,证属脾虚气滞,治以补气健脾、行气除痞。方选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处方如下:党参15克,白术25克,茯神15克,陈皮10克,木香10克,砂仁10克,厚朴10克,香附10克,豆蔻9克,炙甘草6克。每天1剂,共7剂。7剂后复诊,患者自诉胃脘部胀满、泛酸、打嗝等症状明显减轻,余症亦均有不同程度缓解。续服10剂,患者自诉已无明显不适,大便、睡眠等均已正常。
    按:该患者病程较久,故脾胃虚弱、气机失常。胃痞,多在脾气亏虚的基础上,复因气滞、痰浊、毒热、瘀血等实邪而加重。本例患者以气滞为主要表现,而其他实邪征象不显,故在治疗时以健脾益气为主,辅以行气导滞而痞证自除。
寒温并用是重要治法
    《脾胃论》中明确指出,胃肠寒热是导致消谷善饥、腹胀、腹痛、泄泻的重要原因。而我国人民目前的饮食结构较以往有明显变化,嗜食醇酒、肥甘、厚味、油腻、生冷之品,且食无节制,极易造成脾胃受伤而发病。再者,发病后失治误治,过用寒凉,致阳气亏虚,脏腑受寒,不能正常运化水湿、水谷,日久则生痰湿、痰浊、湿热之邪,郁久化热,形成寒热错杂之症候,临床中,单纯寒证或热证者已少见,而以寒热错杂证为多,故在治疗上应注重寒温并用。常用经方有半夏泻心汤、干姜附子汤、理中丸、黄连汤、栀子干姜汤等。
    典型病案:患者,男,50岁,2015年4月9日初诊。患者自诉间断性腹泻5年,加重20天。患者于5年前开始出现经常腹泻的症状,伴有腹胀、腹痛等症状,常在摄入辛辣、冷食等食物后发作。患者发病后,经输液、口服小檗碱和诺氟沙星胶囊等药物以控制病情。6个月前,患者到某医院检查后被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20天前,患者因摄入辛辣食物及海鲜后症状加重,口服西药治疗后未见好转。
    刻诊症见:腹泻,便质稀且夹有黏液,面色淡白,气短懒言,倦怠乏力,畏寒肢冷,里急腹痛,舌质淡,苔黄腻,脉弦。诊断:腹泻,证属寒热错杂,治以寒温并用,温阳散寒,清热解毒。方选半夏泻心汤加减,处方如下:干姜10克,制附子9克,黄连9克,仙鹤草30克,黄芩10克,当归20克,木香10克,地榆20克,白头翁10克,炙甘草10克。每天1剂,共10剂。10剂后复诊,患者腹泻、腹痛、黏液便等症状显著改善,续服黄芪建中汤20剂以巩固效果。
    按:该患者病程长,阳气必虚,脏腑必寒,但湿热留恋于肠道而致腹泻、腹痛及黏液便,故患者属寒热错杂之候。用方遵张仲景寒温并用法,以半夏泻心汤为基础方进行化裁而收效。
活血化瘀是治标重点
    中医学认为,气与血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气能生血、能行血、能摄血,而血能载气、营气,故气病及血、血病及气,气病与血病常常并发。多种脾胃病中均应重视瘀血的存在,并需要在调理气机的基础上配合活血化瘀法。活血化瘀法又可分为活血止痛法,常用药物包括延胡索、三七、五灵脂、没药、刘寄奴;活血行气法,常用药物包括乳香、山楂、穿山甲、月季花、郁金、玫瑰花;活血解毒法,常用药物包括仙鹤草、大黄、红藤、败酱草。
    典型病案:患者,男,46岁,2014年11月1日初诊。患者自诉间断性胃脘部疼痛、心慌1年,加重半个月。患者曾间断使用三九胃泰颗粒、稳心颗粒及西药进行治疗,但症状仍反复发作。
    刻诊症见:胃脘部疼痛,痛处固定,伴胃胀,胸闷、心慌、气短,倦怠乏力,纳食差,夜眠欠安,小便正常,大便略干,日行1次,舌质紫暗,苔薄白微腻,脉弦。
    诊断:胃痛、心悸,证属瘀血阻络,治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方选血府逐瘀汤加减。处方:当归15克,生地黄15克,红花10克,三七7克,赤芍药10克,枳壳10克,延胡索15克,五灵脂9克,郁金10克,月季花10克,栝楼10克,炙甘草9克。每天1剂,共7剂。7剂后复诊,患者胃痛发作次数、疼痛程度等均显著改善,胸闷、心慌、气短等症状亦好转,续服7剂以巩固疗效。
    按:该患者患有胃痛、心悸,以其痛处固定可知有瘀血内阻,胃胀提示气滞,舌苔微腻提示有痰,故选择血府逐瘀汤为基础方,并加郁金、月季花、枳壳等行气之品,加栝楼以化痰浊,当归、栝楼又可润肠通便。诸药合用,活血行气,化瘀止痛,化痰、润肠,使实邪得去,胃痛、心悸而自止。
(田 谧)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