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 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 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洛阳新闻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监督
PDF版查看  第五版:药事特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纵 览
PDF版查看  第七版:指 南
PDF版查看  第八版:百 味
 
第七版:指 南
 上一版    下一版  
骨关节炎患者如何合理用药
高糖饮食导致心脏病的风险被长期淡化
简说国家基本药物
静脉输液: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出门旅游 需要准备点儿啥药
茵栀黄注射液别给新生儿、婴幼儿用了
患者输液不适是输液反应还是疾病所致?
1
11 1 2016年9月29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点击目录导航下的PDF版查看可查看PDF版
  静脉输液: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本报记者 朱晓娟

    随着天气变冷,早晚温差增大,感冒、支气管炎、肺炎、哮喘等疾病的患者人数明显增多。在诊断正确的情况下,选择正确的给药方式对疾病的治疗至关重要。那么,什么样的病情需要静脉输液?什么样的情况下只需要口服用药呢?静脉输液的适应证有哪些?9月26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主任药师杜书章就相关问题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能口服的尽量不静脉输液
    静脉输液是高风险、高获益的临床用药方法,起效迅速,易于调节给药剂量和速度,可稳定维持治疗所需的药物浓度。如果合理使用,静脉输液的临床获益大于风险;过度使用时,静脉输液的风险则明显增加,甚至可能超过临床获益,给患者带来风险及经济损失。
    长期以来,人们形成了“输液治疗疾病见效快”的错误认识和就医习惯,认为输液效果好,无论大病小病都选择输液治疗。还有一些人认为每年输液两次可以防卒中。更有甚者,有人自行在家输液,认为这样既方便、又省钱。杜书章说,其实这些都是公众对静脉输液的认识误区。
    世界卫生组织提倡的用药原则是“能口服就不肌注,能肌注就不输液”。杜书章表示,从安全角度讲,口服药物是最安全的。他说,凡是口服能被吸收的药物最好采取口服,而且使用口服药物相对来说价格便宜、服用方便,不需要专业人员帮助,对患者来说是省时省力的选择。
    杜书章指出,只有在患者出现吞咽困难、严重吸收障碍(呕吐、严重腹泻等),以及出现病情危重、发展迅速、药物在组织中必须较快达到高浓度才能紧急处理等情况下,才需要使用静脉输液。
严格掌握静脉输液适应证
    杜书章表示,医学实践证明,一些常见病,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等,通过口服药物治疗就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他拿感冒举例说,感冒大多是由病毒引起,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单靠静脉输注抗菌药物根本无效;即使是细菌引起的轻度感染,也不必输液治疗,口服或肌肉注射抗菌药物即可治愈。
    “以上例子说明,只有严格掌握静脉输液的适应证,才能更好地遵循‘能口服就不肌注,能肌注就不输液’的用药原则。”杜书章说,即使必须静脉输液的,也应该尽量减少输液的次数,同时减少注射剂联合使用的种类,避免不良反应和配伍禁忌的出现。
    杜书章提醒说,临床上,有些医生常在一瓶液体中加多种药物,由于药品成分复杂,尤其是中药注射剂、辅料,药物相互作用发生的概率显著增加。特别是可能会出现肉眼无法看见的新产物,其危害性不可预知。因此,医务人员一定要注意静脉输液的配伍禁忌。
    杜书章称,在静脉输液的过程中还会存在其他风险。例如,静脉输液容器质量的优劣、输液瓶及输液器的材质与药物的相容性、药物在配制过程中是否被污染、多次穿刺的血管易出现血栓等。
如何提高公众的输液安全意识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15年)》(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在化学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注射剂所占比例为62.9%;中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注射剂所占比例为51.3%;而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给药途径以静脉注射为主,占70%以上。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过敏及类过敏反应,部分病例可出现过敏性休克等严重过敏反应,需要紧急救治。
    针对“发生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给药途径主要是静脉注射”这一情况,《报告》指出,国内绝大多数医疗机构都有门诊输液,而到门诊输液几乎成了我国老百姓的就医习惯,致使人们形成了“输液治疗疾病见效快”等错误认识。如何提高公众静脉输液的安全意识已经迫在眉睫。
    杜书章从以下几方面提出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应该从制度上规范输液行为;强化对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设计形式多样的方案,制订可落地的“技术扶贫”措施,并持续推进;药师应运用专业知识,向伪科学发起挑战,特别是面对重大突发事件、公众关注的公共事件时,要有药师的声音,避免以讹传讹;医生、护士、药师、患者应该多方参与,形成良性互动,加强输液前后的安全评估,包括输液前的患者告知等;完善药品种类,加强对输液不良反应的信息收集,为政府决策提供真实数据支持;提高注射用药品的质量标准,为患者把好第一道关。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