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 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特别报道
PDF版查看  第三版:洛阳新闻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监督
PDF版查看  第五版:动 态
PDF版查看  第六版:管理论坛
PDF版查看  第七版:健康生活
PDF版查看  第八版:卫生文化
 
第六版:管理论坛
 上一版    下一版  
医改表面上缺钱 实质上缺人
分级诊疗难在哪儿
卫生费用能否“打包”使用
细节成就品牌
1
11 1 2016年7月28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点击目录导航下的PDF版查看可查看PDF版
  卫生费用能否“打包”使用
 

□胡允凯 翟淑慧

   目前,用于城乡居民的医疗卫生费用主要有两项:一是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基金;二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二者分别由两套班子管理,分别用于不同的方面。但其实二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果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用好了,将明显降低居民患病率,进而节省城乡居民医保经费的支出。因此,这两种卫生服务经费能否“打包”使用呢?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自2009年实施以来,政府提供的经费不断增加,从2009年的人均不低于15元,到2016年增至45元,经费几乎逐年递增,服务项目也不断完善,从2009年的三大类9项扩增到2016年的十二大类43项,由此进行的考核,也从对数量的注重提升到对服务质量的考量。基本公共卫生专业指导机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居民健康体检、随访、档案维护等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覆盖全部居民的健康档案系统大致已建成。从理论上说,基层卫生人员费尽千辛万苦建立的这个档案系统,可以通过基层巨大的医疗服务队伍,对居民进行健康干预、生活指导、疾病预防等,但是实际发挥的作用怎样呢?
    目前,大部分健康档案的命运就是一沓纸,静静地躺在档案柜里;一年一度的健康体检季到了,才是它们“洗灰”的时候。问及农村的群众,知道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吗?他们会茫然;但是你问他们参加免费体检了没有,他们就都点头了,量了身高、体重,测了血压、血糖……
    由于信息化建设跟不上,档案只是档案,它们只能摆在档案架上,“睡”在电脑里,资源浪费极其严重;由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仪器设备落后,很多乡镇卫生院的体检项目简单、低级,难以满足基层群众的需要;由于基层医疗机构医生业务水平不高,老龄化严重,造成乡镇卫生院技术服务能力下降,老百姓不信任卫生院的能力,一年又一年的体检总是那几项,有的居民连免费体检都不愿参加了。
    这样,在很多乡镇卫生院,做公共卫生的只做公共卫生,做医疗的只做医疗,使得基本公共卫生“只防不治”,基本医疗“只治不防”,仿佛医疗和公共卫生是毫不相干的两个系统。其实不然,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达到同样健康标准所需的预防投入与治疗费、抢救费比例为1∶8.5∶100,即预防多投入1元钱,治疗能减支8.5元,抢救更能较少开支100元。只有把基本公共卫生和医疗真正地结合起来,才能起到疾病预防、保健的作用,节约国家医疗资源。
    但如何才能将两者结合起来?首先,要强化重点人群健康管理。建立以全科医生为依托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基础,与居民签订服务协议,提供有偿服务。通过健康管理,行为干预,使慢性病病情稳定,减缓恶化进程。
    其次,要加强对健康人群的健康教育。签约服务不能“只看病不防病”,要通过家庭医生提高居民疾病预防意识,逐步实现全覆盖式的健康体检。
    第三,提升乡村两级服务能力。县、乡、村医生一方面要提高防病能力,学会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另一方面要提高临床能力,使基层医生能接得住小病、常见病。
    第四,建立公共卫生和医疗一体化信息系统。打通二者之间的壁垒,建立公共卫生和临床一体化的信息体系,临床医生能调阅居民健康档案系统,掌握患者近期随访信息,同时将临床就医过程、结果纳入健康档案,实现二者之间的资源共享。
    最后,还要将公共卫生经费与新农合基金“打包”。打包后的经费由县域医疗体统一管理,通过疾病预防做好慢性病防治和居民健康管理工作,使居民不得病、少得病,在提高居民健康水平的基础上节约医疗成本。
(作者供职于安徽省阜阳市卫生计生委)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