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 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 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 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 林
 
第四版:天使之声
 上一版    下一版  
可移动泌尿专科储存柜
液体敷料联合造口护肤粉在失禁性皮炎中的应用
掌上护理信息系统优化护理服务流程
“一针见血”不再是衡量护理工作的“金标准”
各科配发常见药,护士该向患者交待什么(上)
医用超声耦合剂改善心电监护干扰
1
11 1 2016年7月26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点击目录导航下的PDF版查看可查看PDF版
  各科配发常见药,护士该向患者交待什么(上)
 

导语
    护士发药时不可对药品的疗效做过分夸张宣传,也不宜对不常见的不良反应过分强调;应注意尽可能地减少患者的疑虑,增强其对治疗的信心和依从性。
抗组胺药
    有嗜睡的副作用,服药后不能驾车、从事高空作业或进行其他精细与危险性操作。在配发药时需要向患者交待。另外,西咪替丁餐后服比餐前服效果更佳,一般提倡睡前服用H2受体阻断药抑制夜间胃酸分泌,减少胃酸对溃疡面的刺激,有利于溃疡的愈合。
磺胺类药
    因磺胺类药主要经过肾排泄,易形成结晶刺激和阻塞尿路。大量饮水可以冲走尿结晶,因此,护士要交待患者多喝水并碱化尿液,减少结晶对尿道的损害。
抗痛风药
    应用排尿酸药治疗痛风时应多饮水,使每日尿量达2000毫升以上,同时应碱化尿液,防止尿酸在排出过程中在尿道形成结石。
降糖药物
    格列美脲:早餐前或第一次主餐前立即服药。
    格列齐特:餐前半小时服用。
    瑞格列奈:主餐前30分钟内服用,多在餐前15分钟服用。
    二甲双胍:进餐时服用,如有胃部不适可以改为饭后服药。
    阿卡波糖:用餐前即刻整片吞服或与前几口食物一起咀嚼服用。
消化科药物
    奥美拉唑镁:必须整片吞服,不可嚼碎,应避免与口服咪唑类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氟康唑同时服用,可于睡前服用。
    磷酸铝凝胶:胃炎、胃溃疡患者饭前半小时服用,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应于饭后3小时或疼痛时服用。
    铝碳酸镁咀嚼片:饭后一两小时、睡前或胃部不适时服用,且需要嚼碎服用。
    碳酸氢钠:应于餐后一两小时及睡前服用,口服本品后一两小时内不宜服用任何药物。
    洛哌丁胺:5岁以下儿童不宜,禁用于伴有高热和脓血便的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患有便秘的老年患者慎用。饭前半小时或空腹服用。
    蒙脱石散:食管炎患者饭后服用;其他患者宜于两餐间服用,急性腹泻时立即服用,首剂加量。
    复方消化酶:饭后用药。不宜与酸性药物同服,与阿卡波糖合用,后者疗效降低。
    酪酸梭菌活菌:饭后半小时用温水送服,避免与抗菌药同服,如必须服用时,需要交待与其错开2小时服用。
肝胆疾病辅助用药
    复方阿嗪米特:饭后服用,肝功能障碍、急性肝炎、胆道阻塞患者禁用,避免与碱性药物同服。
    拉米夫定:饭前或饭后服用均可,建议患者不能自行停药,并需要在治疗中进行定期监测。
微量元素类
    铁剂、钙剂:十维铁咀嚼片、维D钙咀嚼片在饭后服用吸收好,交待饭后一两小时嚼碎服用。另外,铁剂与茶中的鞣质结合会使铁剂药效降低,服用该药期间不能喝茶。
    叶酸片:缺铁性贫血需要补充叶酸,大剂量服用叶酸适用于贫血患者。如果不遵医嘱用小剂量的叶酸就会降低疗效而耽误最佳治疗时间。
    维生素E胶囊:脑血管硬化及脑供血不足的男性患者如果看到药品说明书(用于治疗习惯性流产)而拒绝服用,那么对于患者治疗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心脑血管类
    地高辛片:有的药物治疗剂量和中毒剂量很接近,更应当按照医嘱执行。如用于治疗心力衰竭的地高辛,有的患者不坚持正规治疗,症状虽然好转,但疗程不够,误认为已经康复。
    氯化钾缓释片:氯化钾由于刺激性较大,如不按医嘱用药,会损害胃黏膜,影响正常饮食或造成高钾血症。
    普罗帕酮片:严重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及明显低血压者禁用。
    胺碘酮片:本品半衰期长,故停药后换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时应注意相互作用,经常注意心率及血压的变化,如心率小于60次/分钟者停用。
    非洛地平缓释片:饭前空腹服用,会受饮食影响。
    卡维地洛:和食物一起服用。与食物一起服用时,其吸收减慢,但对生物利用度没有明显影响,且可减少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的危险性。
    螺内酯:上午10时服用,应于餐后服药,以减少胃肠道反应,并可能提高本药的生物利用度。
    呋塞米:上午10时服用,避免夜间排尿数增多。
    硝酸甘油片:应舌下含服,避免首过效应。(章启明)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