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 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 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 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 林
 
第四版:天使之声
 上一版    下一版  
可移动泌尿专科储存柜
液体敷料联合造口护肤粉在失禁性皮炎中的应用
掌上护理信息系统优化护理服务流程
“一针见血”不再是衡量护理工作的“金标准”
各科配发常见药,护士该向患者交待什么(上)
医用超声耦合剂改善心电监护干扰
1
11 1 2016年7月26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点击目录导航下的PDF版查看可查看PDF版
  “一针见血”不再是衡量护理工作的“金标准”
 

    在过去,人们常用“一针见血、扎针不疼”来形容护士输液技术高超。但是,随着自我保健意识的提升,人们对护士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日,北京护理学会秘书长李春燕指出,近年来随着静脉治疗工具、技术、药物配置等的不断革新,临床采用静脉输液治疗时对输液产品的品质、输液器具的适用性和血管的保护等方面越来越关注,静脉输液治疗已不再是一项单纯的技术操作,而是涉及多学科、多层面的知识与技能。但由于我国各医院重视程度、规范要求不一致,静脉输液治疗安全仍存在隐患,因此,加快静脉治疗专科化、规范化发展迫在眉睫。
保障输液安全
高质量输液产品不可或缺

    “静脉输液治疗在临床护理中是很常见的、使用频率很高的一种治疗方法。”李春燕说,“有些患者由于治疗需要反复多次输液,一旦血管受损或大量输入低品质药液,就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因此现代临床护理中对血管的保护和输液品质的要求等尤为关注。新出版的《中国输液安全与防范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首次围绕输液安全主题,从生产到应用,做了合理使用的指引,其中也特别关注了在临床护理方面的需求和建议。”
    据悉,很多输液引起的并发症是由于“吊瓶”中的不溶性微粒造成的。微粒通过“吊针”进入人体,对于长期输液的患者,风险尤其明显。在《共识》中记述,人体最小的毛细血管直径仅有5微米左右,大于5微米的微粒容易引起血管堵塞,轻者可能会造成血管局部循环障碍,引起血管栓塞,重者可造成血管局部堵塞,导致供血不足,并导致组织缺氧,产生水肿、静脉炎或者肉芽肿。
静脉输液治疗
逐步迈向多学科体系

    众所周知,静脉输液治疗是临床护士的“看家本领”。李春燕说,“现在静脉治疗已不再是简单的‘扎针’,还需要解剖学、药理学、生理学等知识。因此,对于临床护士,不仅需要专业化、规范化培训,更需要同医生、药师共同交流配合,为患者选择最佳的静脉输液治疗方案。”
    “比如,对于需要长期及反复静脉给药的肿瘤患者,考虑到药物的强刺激性,经过对患者的有效评估后,来选择合理的输液工具,如输液港等。输液港可植入体内,每次输液时只需针刺皮肤,直接扎到输液港中即可,可减少长期反复血管穿刺的痛苦,有效降低感染率,又可以随身携带,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而在输液过程中,还要注意药液渗透压过高对血管产生的刺激,比如很多静脉高营养药液,渗透压过高会引起患者疼痛和不适。”
    “输液技术的提升离不开人才的培养。据悉,目前北京地区静脉治疗专科护士已逾千人。“重视临床护士专科技术的培养是提升护理水平的首要任务。”李春燕说。此外,李春燕提醒,患者也应科学对待输液,不要逢病必“输”。她说,有些疾病是有一定病程的,要尊重自然规律,不要急于求成,口服用药的风险要远低于是静脉输液。另外,在输液过程中,患者及其家属应密切关注输液过程中身体的变化,如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疼痛,感觉头晕、恶心等。遇到这类情况应及时向医务人员反映。
(据新华网)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