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三伏贴治病总结 |
|
冬病夏治中,三伏贴是治疗疾病见效最好、相对廉价的一种。哪些疾病适合运用三伏贴治疗?笔者对三伏贴的药效、适应证进行总结,供同仁参考。 以下几种疾病适宜用三伏贴。 哮喘 取穴:肺俞、百劳、膏肓。药物:白芥子、延胡索各30克,甘遂、细辛各15克,麝香1.5克,生姜汁适量。 虚寒性便秘 取穴:神阙、足三里、气海。药物:巴豆2克,吴茱萸6克,肉桂3克,生姜汁少许。 风湿性关节炎 取穴:曲池、足三里、外关、阳陵泉、绝骨。药物:毛茛、白芥子、老虎草、独蒜头任选一种。 高血压病 取穴:神阙、涌泉。药物:吴茱萸60克,槐花30克,珍珠母30克,米醋适量。 过敏性鼻炎 取穴:肺俞、百劳、膏肓。 药物:白芥子5克,细辛、甘遂、延胡索各2克,麝香1.5克,姜汁适量。 此外,还有很多寒性疾病,也可以根据具体病情配方。 三伏贴的疗效确切,但是也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三伏贴的禁忌证为:对药物过敏者不宜贴敷;严重皮肤病患者,如皮肤长疱、疖以及皮肤破损;疾病发作期的患者,如急性咽喉炎、发烧、黄疸、咯血、慢性咳喘的急性发作期等;热性疾病、阴虚火旺者以及严重心肺功能疾病。 伏贴时间一般为4~6小时,若患者自觉局部搔痒、刺痛,可适当缩短贴药时间;若贴敷后无任何不适反应,可适当延长贴药时间至小时或更长。贴敷前应洗澡,避免出汗过多;治疗期间如有不适应及时请教医生,外敷时感到局部灼热痛痒难忍,可以随时揭去药膏;贴敷后一般个把小时内不宜洗澡。 贴敷期间,患者饮食要清淡,少食辛辣、刺激食品、冰冻食品、豆类及豆制品、黏滞性食物及温热易发食物(如羊肉、狗肉、鸡肉、鱼、黄鳝、螃蟹、虾等);贴敷当天避免贪凉,不要过度吹电风扇和在过冷的空调房中停留,更要避免空调冷风直接吹到贴敷部位。否则,体内阴寒发不出去,可能影响治疗效果;保证充足睡眠,避免情绪过于激动等。 三伏贴对特殊人群的影响 孕妇:多数外贴药物对孕期妇女可能不安全。儿童:1岁以下的孩子不宜进行贴敷治疗,因孩子皮肤比较娇嫩,容易引起感染。老人精气比较虚,阳气不足,一般较适合三伏贴。糖尿病患者:由于容易引起皮肤溃疡、感染,一般不主张贴敷和穴位注射治疗。(牛齐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