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医生养老保险待遇低 乡村医生是我国一支特殊的农村卫生队伍,是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这支队伍面临着收入偏低、政府补助不足、缺乏养老保险的窘境,他们对如何安度晚年感到担心和无奈。 建议国家尽快建立乡村医生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这一制度可建立在乡村医生参加新农合的基础上,政府增加投入,提高保障水平,乡村医生的养老保险待遇要高于普通农民。同时,应明确乡村医生岗位的公益性质等,逐步使乡村医生享受到基本的生活待遇。 乡镇卫生院职工住房难 近年来,各级政府对乡镇卫生院建设投入大量资金,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但大多数乡镇卫生院没有解决职工住宿问题, 这成为乡镇卫生院难以留住人才的重要因素之一。 建议国家总结推广湖南省、海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地的做法,在我国中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建设一批职工周转房或公转房,所需经费采取中央政府支持、地方政府配套、乡镇卫生院自筹、个人筹资的办法进行。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先试点、后铺开,力争用3~5年时间解决乡镇卫生院职工住房难问题。同时,明确乡镇卫生院职工周转房产权属于乡镇卫生院,不能进行买卖、转租。 县级新农合经办机构缺少交通工具 当前,新农合制度覆盖广大农村地区,对农民的宣传和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任务十分繁重,但县级新农合经办机构缺少交通工具,致使监管工作滞后。 建议在继续培训的基础上,中央财政将通过转移支付手段为中西部地区解决县级新农合稽查用车,可参照卫生监督车(每辆车15万元左右)配置办法,由中央财政给中西部地区的每个县级新农合经办机构配一辆工作用车。 药品零差率销售后对村卫生室影响大 国家要求,2009年,每个省(市、区)在30%的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有关部门解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含村卫生室,各地试点工作也没有将村卫生室列入。实际上乡镇卫生院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后对村卫生室的影响很大。其结果是有的地方乡村医生队伍可能要垮,辛辛苦苦建立的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的网底要破。同时,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财政补助政策不明确。 建议国家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后乡镇卫生院的财政补助政策。同时,明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包含村卫生室,并完善其补助政策。另外对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工资进行补助,以改变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队伍不稳定、服务能力不高、趋利倾向较严重、公益性质削弱的现状。 (摘自《中国农村卫生》杂志,有删改)
相关链接 乡镇卫生院的编制应预留弹性空间 《2009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简报》显示,2009年前3个季度乡镇卫生院的住院量尽管同比增长了10.2%,病床使用率也比2008年有所提高,但其病床使用率依然不足60%。而根据相关报道,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启动药品零差率销售试点的某省,其乡镇卫生院的编制数一下子就剧增了80%。二者之间如此巨大的反差,引起了笔者的关注。 一、乡镇卫生院有着比较大的发展潜能,但这一发展潜能是否可以转化为现实的服务产能和效能,却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乡镇卫生院的病床使用率不足60%,反映了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不够——留不住病人,尤其是住院病人。 二、乡镇卫生院提升服务能力最应当从哪里着手,即怎么选准乡镇卫生院提升服务能力的切入点。毫无疑问,乡镇卫生院提升服务能力的切入点就在于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因为留不住病人的根源在于留不住人才。如何改善软环境,成为乡镇卫生院发展问题的关键。 三、应在乡镇卫生院的编制中预留足够的弹性空间。这里值得关注的有两个问题:第一,我们对编制问题应有足够的重视,仅仅设置一道80%的编制数预留给业务人员的“门槛”是远远不够的,还应硬性规定必须按一定的比例预留编制数专门用来引进乡镇卫生院急需的人才,并使之成为刚性的“红线”和顺畅的“绿色通道”,不但使吸引人才的大门始终保持敞开的状态,也使人才感受到乡镇卫生院求贤若渴的诚意。留人留心,编制数只不过是一种表象,即“归宿感”,真正打动人才的是求贤若渴的诚意。第二,我们应当防止编制被过早用完,尤其是在当前乡镇卫生院的服务量与服务能力还难以相匹配的时候,必须严格控制乡镇卫生院的人员编制和用人数量,防止新的人浮于事、滥竽充数、吃大锅饭等问题重新出现。编制数的使用,应当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应当与乡镇卫生院的服务量与服务能力相匹配,从而提高其服务效能,特别是提高其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赢得更多农村群众的支持和信任,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在为农村群众提供更多健康保障的同时,也为其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基础。预留一定的编制数,归根到底是为乡镇卫生院的可持续发展预留一定的空间。 (摘自《健康报》,有删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