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第2版:综合新闻
   第3版:每周看点
   第4版:卫生文化
   第5版:医政观察
   第6版:理论探讨
   第7版:医药园地
   第8版:综合文摘
 
第8版:综合文摘
 上一版  
医改有望成为中国模式走向世界先声
广州:“音乐治疗”放松手术患者
北京:17家医院严打号贩子
云南:县县实现远程可视诊疗
天津:医师必须核实患者医保身份
多家机构倡医卫工作者抵制拜金主义
北京集中做广播操面临困难
中医药国际化要遵循6个原则
制止吸烟无需“抱歉”
医生,你为什么不说话
卫生援疆列出任务和进度明细
慢性病监测将建国家数据库
10部门联手整顿食品添加剂
中国福基会 早产儿救助基金在京成立
1
11 1 2010年8月12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1
  医改有望成为中国模式走向世界先声
      我国新医改方案的出台与实施,恰逢世界格局发生天翻地覆变化之际,这是百年难遇的一个大变革的时代。即便是美国占尽各方独特优势,以GDP发展论英雄的模式也难以再持续了。
    我们面临的危机深刻地揭示了西方发展模式的缺陷
    阿玛蒂亚·森指出:“GDP的增长只表明了一个国家要改善大多数国民的福利所具有的潜力,而没有说明社会实现这种潜力的程度。”
    我们面临的危机揭示了西方文化和模式的危机。工业革命以来,西方文明一直主导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它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弊病也越来越明显,现代生活方式、发展模式以及过度的竞争对资源和生态的毁灭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这种国与国、人与人、人与大自然对抗的模式难以为继。由美国引爆的横扫全球的经济危机彻底破除了人们对美国模式的迷信,加快了人类寻找新的发展模式的步伐。
    全球将目光和希望投向中国,不仅仅是因为我们的经济实力,而是历史的潮流正在找寻新的航程,人类发展的客观需要呼唤新文化、新理论和新模式,这对中华民族是千年难遇的机遇,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
    曾经风靡全球的所谓的“民主政治、市场经济”的“美国模式”,尽管在理论上并不完善,在实践上也有缺陷,但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口号,成为美国输出其软实力的有力工具。中国能否提出一个具有同样的概括性和感召力的理念来概括“中国模式”,将成为中国能否走向世界的重要标志。
    以“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和谐社会”为核心的“中国模式”越来越有感召力
    健康和医疗卫生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因为生命是无价的,而资源是有限的,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面临如何利用有限资源保障人民健康的问题。当前国际上尚缺乏可以指导有效地推动国家健康和医疗卫生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美国的医疗卫生制度在全世界饱受诟病,“美国模式”没有解决美国医疗问题。
    全球医药卫生遇到的危机,从根本上说源于工业革命之后形成的“以物为本”“以病为本”的医学模式。这种医学模式的特点是,重视微观生物学基础和试验,分工越来越细,忽视人的整体性,重视外部治疗,尤其是晚期治疗,忽视预防和调动人自身的免疫力;以利润为导向的发展模式,使得医疗卫生服务日益商品化;过度竞争导致的医疗技术进步和费用上升,不仅对健康的作用越来越小,而且直接增加健康的不公平性。以利润为导向、过度竞争的发展模式造成的生态和资源危机,在更大程度上损害人们的健康。这样的发展模式,今天的发展中国家是不可重复的,发达国家本身也是无法持续的。
    我国传统医学思想和新中国普及初级卫生保健的经验,有望为人类医疗卫生体制探索出新的道路。同强调与自然、与疾病对抗的模式不同,中华文明讲究天人合一,强调通过生活方式改善、加强预防和调动人自身的积极性来提高健康状况。在中医那里,疾病未必需要“除恶务尽”,而是可以“带病延年”,与之相应的是强调发挥医疗服务人员的利他主义精神和医疗服务的利他性质,所谓“医者父母心”。
    这样的思路,归结起来就是“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和谐社会”,这不仅是中国医学模式的经验,也是探索新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切入点。30年前,世界卫生组织曾经把中国初级卫生保健的经验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唯一典范”向世界推广。今天,中国更有责任在当年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在传统智慧和自身经验的基础上升华出保障人人享有健康的新模式:建立有利于人民健康的社会经济发展体系和符合我国国情的全民健康保障体系,这就是对人类的贡献。     (摘自《健康报》)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