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15年开拓硕果丰 |
| |
——记商水县黄寨镇中心卫生院院长杨约纪 本报记者 侯少飞 通讯员 张丽娟

在豫东平原的商水县,活跃着一群不断进取的开拓者。他们埋头苦干,用心血和汗水创造着一个又一个新业绩。黄寨镇中心卫生院院长杨约纪,这名被当地群众亲切称为“患者贴心人”的中年汉子,便是众多开拓者之一。 1995年4月,杨约纪接上级命令赴黄寨镇中心卫生院担任院长职务。初来乍到,面对卫生院杂草丛生、垃圾遍地以及十几间“隔璧能说话,隔墙能握手”的破烂房屋,面对库房药品不足5000元、外欠账达数万元、职工上访接连不断的残酷现实,他曾犹豫许久。当最终想到卫生院亟待有一个人带领职工,致力改变卫生院贫穷落后的现状时,这名不服输的年轻院长最终接过了这副重担子。 在以后的日子里,杨约纪带领卫生院干部职工咬紧牙关,艰苦创业、勤俭办院,从节约一度电、一张纸、一分钱入手,把有限的资金全部用在改善卫生院基础设施上。1998年,他带领班子成员克服重重困难,多方筹借资金建起了门诊楼;2003年,争取国债资金20万元盖起了病房楼,投资5万元在院内建成4间彩钢棚,更换了30余张病床,并统一配套了不锈钢床、床垫、电视、床头设施等;2009年,按照上级要求,相继投资50余万元,对急诊、供应、妇产科、手术“四室”进行了高标准改造,对院内环境进行了美化亮化,改造了水冲式厕所,建设效果在全县评比中位列第二名。 岁月蹉跎,历经15年风雨之路的黄寨镇中心卫生院,现如今已发展成为拥有500毫安X光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口多普勒、彩超等多种先进仪器设备,拥有病床67张,日就诊量达100余人,年收入突破400余万元的国家一级甲等乡镇卫生院,并实现了宾馆式病房、花园式医院的发展目标。 面对生命相托的患者,医生的责任重于泰山。有着多年临床经验的杨约纪深知医疗安全的重要性,为此,他在强调“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安全服务理念的基础上,先后制订了12项规章制度;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挂牌上岗、首诊负责制和重症会诊转诊制度;要求医护人员严格规范诊疗程序,科学诊断、合理用药;对工作不负责、技术失误造成不良后果的,严格依照制度处置,毫不手软。4名医护人员曾因责任心不强受到处分,除赔礼道歉之外,他们还赔偿了患者的全部医疗费用。严格的制度约束促使日常医疗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 提高职工综合素质是卫生院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为此,杨约纪曾先后选派20余人到省、市、县三级大型医院学习进修;卫生院还经常邀请有关专家举办业务知识讲座和疑难病例研讨会,形成了浓厚的学习交流氛围。目前,该卫生院先后有11人晋升为医师和主治医师,6人晋升为护师和主管护师。技术水平的提高,赢得了患者的信任,卫生院日业务收入由原来的百余元增加到现在的1万余元。自1999年开始,该院连续10年超额完成县卫生局下达的目标管理任务。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为重树卫生院形象,杨约纪率领职工积极开展“转变思想观念、转变工作作风、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等一系列活动。该院每周召开1次职工会,从思想上增强职工服务意识,筑牢道德底线。卫生院推行“亲人式服务”,把“以患者为中心、视患者如亲人”作为职工行为规范;实行“六个一”服务,即一张笑脸相迎,一声问候沟通,一把座椅相待,一瓶开水暖心,一张明白卡解惑,一声安慰相送;要求职工着装规范、用语文明、耐心问诊、细心诊治,尽量减轻患者费用负担;坚持对每个出院患者进行满意度测评打分,并根据患者满意度的评分高低分别给予奖励和处罚;对工作落后,有情绪、有意见的职工,进行个别谈话,找准症结所在,对症下药,绝不让职工带着情绪面对患者。为方便患者就诊,卫生院推出为患者免费送茶水、开通120绿色服务通道、免费接送急诊患者等多项便民措施。 几多风雨路,硕果满枝头,多年来,杨约纪先后获得周口市“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商水县第十一届“人大代表”等20多项荣誉称号。2009年,他又荣获“河南省乡镇卫生院优秀院长”称号。他所带领的黄寨镇中心卫生院曾连续6年获得市、县级“文明单位”称号,连续8年荣获周口市“卫生工作先进单位”称号,连续13年被评为商水县卫生系统目标管理先进单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