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漯河市“十佳健康卫士”杨艳琴
通讯员 黄红亮 刘东予
漯河市第三人民医院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杨艳琴,1988年大学毕业后一直工作在内科临床一线,秉承治病救人的崇高医德,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工作起来兢兢业业。22年来,她用女性特有的细心,展示了一名好医生的品格。她是科室的好主任、是病人信赖的好医生、是同事称赞的好姐妹。她赤诚丹心为病人,成为深受漯河人民信赖的“十佳健康卫士”。
剑胆琴心 精诚大医
杨艳琴以开拓创新、积极进取、踏实认真、勤奋敬业著称于漯河市第三人民医院。提起杨艳琴,没有人不竖起大拇指。
她每天工作10余个小时,无论什么时候,只要医院一个电话,她总是随叫随到。她常说:“病人需要第一,病情就是命令。”她舍小家顾大家,刻苦钻研医术,勤奋实践临床,把敬业与尽职、宽容与博大作为自己的人生准则,恪守医生救死扶伤的天职,把赤诚丹心献给了患者,以精湛的医术托起生命的希望。
她一步一个脚印走过了22个春夏秋冬,从一个年轻的女大学生,成长为漯河市第三人民医院的内科主任、知名专家,中华医学会漯河分会神经科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漯河分会高血压学会副主任委员,漯河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专家,漯河市临床司法鉴定法医临床专家;在省级以上专业期刊发表论文18篇,获得市科技成果进步奖5项,编写专著2部;先后被评为漯河市卫生系统“行业明星”、漯河市“161拔尖人才”、漯河市第七批科技拔尖人才、漯河市“巾帼劳动模范”、“十佳健康卫士”。
性情淡泊 无私奉献
她把社会责任看得很重,把个人名利看得很轻,工作上从来不会因为疲惫而偷懒,从不会因为领导的表扬和病人的感谢而趾高气扬。她温文尔雅、乐善好施,对病人始终保持微笑,对需要帮助的人倾囊相助。办公室墙壁上悬挂着的“谦恭致志,淡泊宁静”的镜匾就是她的真实写照。
作为一名科室主任,杨艳琴严以律己,带领科室医务人员坚持学习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成功开展了颅脑微创穿刺术治疗脑出血、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新技术,带出了一支能征善战的高素质团队。
她关爱科室的同事,却从不把“关爱”二字挂在嘴上,但大家都能感受到她那细致的关怀,即便是在严若铁石的规章制度背后,也能体会到她的良苦用心和深沉关爱。
她为无数垂危患者营造着生命的绿洲。47床王某,是一名性情孤僻且经济拮据的肝硬化病人。多次住院、反复治疗使他生活窘迫,多次提出放弃治疗。杨艳琴千方百计地安慰他,从家里给他带吃的,发动科室人员为他捐款、捐物。她上班后第一件事就是去看看这位病人病情有什么变化,看看他心情是不是好一点儿,看看他是不是有什么需要……这种能让病人不药而愈的“灵丹妙药”产生了奇迹。在杨艳琴的关爱下,这名病人奇迹般地一天天好了起来。杨艳琴曾经说过:“不要忽视病人的心理因素,病患在身,症结在心。五分是身体的不适,五分是心理造成,所以我们医生不仅要医治病人的身体,更要调节病人的心理。将心比心,用真情和关爱作药引,收获更好的效果。”
一片丹心 医患情深
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因惦念一名危重病人,杨艳琴放弃了陪儿子出去玩儿的难得机会,又来到病房查看情况。突然,病人呼吸急促,呕吐不止,接着神志不清,大口大口的鲜血从口中喷涌而出。杨艳琴沉着地下达着抢救医嘱,及时组织抢救,病人又一次逃离了死神的魔掌。
去年冬天,大雪降落在中原大地。一个深夜,电话铃突然响起:一名心力衰竭病人急诊住进医院。她不顾孩子一人在家没人照看,飞快跑到医院。2个小时后,看着病人病情逐渐稳定,杨艳琴轻舒了一口气。这时天已经蒙蒙亮,满目的银装驱走了寒冬的黑色,她迎着飕飕寒风,踩着皑皑白雪往家走去。
医乃仁术 大爱无疆
是啊,这仅仅是她千千万万个工作日中的一个场景。无数个日日夜夜,她为挽救病人的生命,奔波在家与医院之间;无数个沉寂的午夜,她默默守护在病人身旁。哪里有需要,她就出现在哪里。
在杨艳琴的眼里,医疗事业之路没有尽头,救死扶伤的爱心不会枯竭!她永远让自己从新的起点前行。医乃仁术,无德不立!大医有魂,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