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第2版:综合新闻
   第3版:综合文摘
   第4版:卫生文化
   第5版:管理纵横
   第6版:人物彩照
   第7版:医药园地
   第8版:公共卫生
 
第2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谢谢中国,谢谢中国医生
绿色通道输送“救命血”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训练现场
安阳市眼科医院义诊现场
“创先争优”活动全面铺开
爱心的力量
支农医疗队送药到麦田
确保高考用药安全
“出生医学证明”实现信息化
中医院旧貌换新颜
“贴心护理”彰显服务质量
1
11 1 2010年6月5日 星期六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爱心的力量
 

——许昌市建安医院改革发展纪实之三
本报记者 陈琳君
  “有爱的地方,你我都不会彷徨失措;爱的信念,谱写成美的的乐章;爱的力量,将点亮我们生命的曙光……”正如这首诗中写的那样,爱,是人世间最美丽的语言,是最坚不可摧的力量。
  精神患者,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在医疗服务过程中,需要医护人员更多、更细心的关爱。许昌市建安医院院长郭春生说,是这份爱,使我们致力于要为患者提供更高超的医疗技术、更合理的医疗价格和更人性化的医疗服务。
  在建安医院的采访过程中,记者真真切切地感受着建安医院人所付出的这份沉甸甸的爱,也确确实实地看到了这份爱心所产生的巨大力量。

温暖你,用细心和周到

  医者父母心。建安医院提出,要把救死扶伤、济危助困、大医精诚的准则和信念体现在医疗服务的各个环节,使患者和家属感受到人间的真情,加大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增添战胜疾病的信心。
  建安医院大力推行患者选择医生的人性化服务模式,充分尊重患者的选择权、知情权和监督权。对住院患者实行限额收费,对门诊患者实行价格公示制度,让患者的每一分钱都消费得清楚明白。同时,在为患者诊治的过程中,医生都会了解患者的经济状况,权衡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充分利用好医院规定的惠民政策,选择最适宜、最可靠、最方便、最符合患者情况的治疗方案,慎重考虑治疗与副作用的利弊关系,征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与支持,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医院建立起多渠道的沟通机制,尽可能有效地利用现代化的通讯设施,多渠道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心声。实行预约上门服务,为其提供有效的咨询服务,针对他们感兴趣的话题,采取互动的方式,充分传达信息,减少误解;定期进行问卷调查,对出院患者和门诊患者进行随访,耐心听取患者的意见和建议。
  同时,优化服务流程,从细小处着手,从患者最需求处着手,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需求。医院规定,接诊时,要做到语言谦和、态度诚恳、接待热情;诊断时,要做到认真仔细、解释详尽、百问不烦;治疗时,要做到严谨审慎、科学及时、合理用药;修正了患者挂号、就诊、划价、付款、取药、住院过程中不便利的细节,适时调整和延长工作时间;从吃饭、喝水、休息、娱乐等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入手,按患者需求改进、完善就医条件,让患者感到舒心、舒适、放心、满意……
  以前,一过吃饭时间患者及家属就吃不上饭了。自2006年起,伙食科实行改革,大火、小火分开核算,在不增加患者经济负担的同时改善服务,白天用餐随叫随到。一名来自舞阳县的患者家属说:“听说建安医院技术好,俺带女儿来看病,没来时心里老是不安,怕花不起这个钱。没想到医院是封顶收费,多花的钱都不收了,并且吃饭又便宜又方便,服务还好,这心里总算踏实了。”

感化你,用耐心和包容

  护理部主任张荣花对工作中的酸甜苦辣体味最深。她说,精神科医护人员工作繁杂,由于对患者实行的是封闭式管理,患者的吃喝拉撒都要管。对于不能自理的女患者,洗澡、生理期等都要由护士亲手来照顾完成。
  护理起精神病患者,看似一次平常的注射、一顿简单的饮食,医护人员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更多的辛劳、更多的理解、更大的包容。
  在建安医院采访,记者发现每个医护人员都和患者之间有着这样那样的“故事”:璐璐是典型的躁狂症患者,兴奋、狂躁、爱发脾气,管理起来非常困难。尤其是进行药物注射治疗时,不合作、到处乱跑,两名护士拿着注射器满病房追赶她。最后,她跳到床上,手舞足蹈地骂着、嚷着:“来呀,看你们能把我怎么样!”护士们耐心地解释、安慰后,才说:“打针,我怕疼!”护士说:“别人都说我打针不疼,不信你试试?”她将信将疑,指着护士的胸卡说道:“扎疼了,我就骂你,反正我知道你的名字。”为了分散她的注意力,护士边扎针边跟璐璐聊起家常:听说你在北京当过兵,你去过长城吗?璐璐说,当然去过,我还去过天安门、故宫、颐和园呢……谈话间,针打完了,护士问璐璐:疼吗?璐璐说,不疼,阿姨,下次我还让你给我打。
  精神病患者生活往往不能自理,有时连吃饭都要护士一口一口地喂。有一个患者有被害妄想症,总觉得周围的人都在想方设法地谋害她。护士喂她吃饭,被她一把夺过饭碗,把饭菜倒到护士头上,骂道:“你这妖怪,在饭里下了毒,还装好人喂我吃!”护士忍住委屈,擦擦脸上、头上的饭粒,接着再来劝她。为了打消她的疑虑,护士先自己吃一口,再喂患者一口,患者这才勉强配合。就这样,一碗饭护士和病人一人吃了一半。
  患者刘巧莉,生活懒散,不讲卫生,晚上经常尿床。夜班护士总是定时叫她起来方便。她起床后迷迷糊糊,走路摇摇晃晃,蹲在便池上东倒西歪。护士担心她摔倒,就双手用力托着她的双肩,直到排便结束再把她扶到床上……
  这样的故事在建安医院每天都在上演,让广大医护人员累酸了腰、跑肿了脚。但只要看到患者康复时的一个笑脸,或一个不好意思的眼神,一切都会化为乌有。璐璐康复时真诚地说:“阿姨,谢谢你们,我会再来看你们的。”

抚慰你,用信心和无畏

  精神病患者的显著特点就是没有自知力,不承认自己有病,不愿意就医。在和医务人员接触过程中,往往都有过激行为,稍不留意,就会有“险”情发生。
  杨建明曾经任康复科主任多年,许多康复后的患者和家属都和他成了朋友。一次,有名患者病情复发,不愿意来就医,在家人的百般劝说下,才同意来找杨大夫治疗。杨大夫正开导、劝慰着患者,没想到患者忽然拿起桌上的烟灰缸向他头上狠狠地砸了下去,玻璃烟灰缸立刻就碎了,杨建民顿时血流满面……万幸的是,杨建明除了缝了十几针外,没被造成更严重的伤害。后来,该患者顺利地接受了医院的正规治疗并康复出院。至今,杨建明头上还留有一条明显的疤痕。“现在看到烟灰缸我就发怵。”调侃之余,他对记者说着自己的感受,“作为精神病科医生,不仅要有高超的医技,更需要有超人的勇气。”
  护士陈素红所在的病区是一个封闭的女病区,大多数患者没有陪护,所有的日常生活与治疗都需要在医护人员的监管下进行。每天为患者发药时,要仔细检查患者的口中、杯中是否藏药,以确保正常服药。我们日常见到的东西,比如,绳子、玻璃、针线、剪刀、皮带、火机等等,在这里都是危险品。因为患者发作起来会用来自杀或伤害他人。这就需要医护人员敏锐地观察患者的一言一行,关键时候还需要有准确的判断力,防止发生意外。
  2008年3月的一天,陈素红正值前夜班,晚上查房时发现一名18岁的女患者忽然倒地,全身抽搐,面色发紫,口中似乎有异物,情况非常紧急。来不及多想,她赶紧用手往患者口中掏异物,患者使劲咬住了她的手,她仍然坚持着。等掏出异物把患者抢救过来,她才发现自己满手是血,钻心地疼痛。
  建安医院的工作人员都知道,凡是在病房干过的,脸上、身上没有不带伤的。陈素红说,精神病患者也是人,他们的痛苦是我们正常人无法想象的。我们要用勇气、用信心、用坚持唤醒他们痛苦的心灵。当看到他们从不配合治疗到病情好转,到康复后高高兴兴地出院,就会觉得挨打挨骂、受委屈都值得。
  真情无限,大爱无边。又是一年冬去春来,建安医院门诊楼前的玉兰花开了,那洁白的花瓣迎着早春的风尽情地绽放着,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这里无穷无尽的爱的故事。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