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确山县三里河乡卫生院院长申建设 本报记者 丁宏伟 通讯员 黎 明

确山县三里河乡卫生院院长申建设被省卫生厅评为“全省优秀卫生院长”后,记者几次与其约访,但他总说忙,没时间。 是真忙得不可开交,还是推脱不见,抑或另有隐情?记者决定驱车前往,一探虚实。 “这是大家的荣誉” 沿107国道南行,到确山境内107国道与确山双拥大道交叉向西,走近三里河乡卫生院。 车行两分钟左右,只见双拥大道北侧一座新建小院,大门红石牌上镶嵌着“确山县三里河卫生院”。透绿的铁栅栏,清晰可见水泥地坪的间隙,装点着绿油油的草坪,纤细的枝条上吐着嫩绿,白衣天使搀扶着病人行走其间。 车停稳,记者向一位工作人员打听院长申建设的去向。这位工作人员说:“申院长在为病人做手术。” 记者拨通了申建设的电话。不多时,申建设急匆匆地出现在我们面前,热情地握着记者的手说:“欢迎,欢迎!没办法,整天都这样。真对不起!” 记者随其来到办公室,办公室饮水机还没打开。他不好意思地解释:“唉,基层就这样,我很少在办公室。”记者说明来意后,他挠挠头说:“被评为全省优秀卫生院院长,是大家的荣誉。我也就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没有什么可炫耀的。荣誉是上级党和政府对我们的鼓励和鞭策,我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没条件就创造条件” “那就谈谈你干院长的感受吧。”记者说。 “要说干院长的感受,可谓是苦辣酸甜、五味俱全呀!”申建设告诉记者,他在非典肆虐的非常时期担任卫生院院长的。当时卫生院仅有20世纪70年代初建造的30余间瓦房,业务用房不足500平方米,医疗设备也是使用10余年的100毫安X光机。没技术、没人才、没收入,卫生院职工的工资不能正常发。 “条件差怎么办?”记者问。 “怎么办?没条件发展,创造条件也要干。”申建设继续说。卫生院发展没资金,申建设和卫生院领导班子想了许多办法。2004年,在确山县卫生局和三里河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卫生院搬迁到了新建的门诊大楼,改善了就医环境,配置了半自动生化分析仪、B超等一批诊疗设备。 申建设十分清楚,卫生院基础设施改善是基础,但卫生院要实现快速健康发展,人才是关键! “缺人才,我们采取用好现有的、招聘愿来的、聘请知名的。” “质量是头等大事” “医疗质量是医院健康发展的根本!”申建设告诉记者,他们把医疗质量看成头等大事,丝毫不放松,主要采取了四项措施:一是建立了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实行了目标责任制,达到人人肩上有责任、大家都来抓落实的目的;二是制订了“病房管理制度”“病区管理制度”“病房工作制度”“病例讨论制度”“查访制度”等,勤检查、重落实、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三是实行首诊负责制;四是推行人性化服务。截止到目前,卫生院没有出现一例医疗纠纷或事故。 “卫生院在人性化服务上做了哪些工作?”记者问。 “我们设立了温馨病房、贫困病房。”申建设告诉记者,温馨病房就是住孕产妇。产妇生育后,由护士把她护送到温馨病房,工作人员给她送上一份荷包蛋。有的护士还给产妇买来鲜花表示祝贺。 “贫困病房呢?” 贫困病房就是针对困难群众的,有的人就是新农合报销后还是没钱治病。我们卫生院就给他们力所能及地减免费用。农村条件虽然好了,但十个指头伸出来还不一般齐哩。作为医生,我们不能让老百姓因为没钱而耽误治病。 “握手是不传染的” “群众对卫生院的人性化服务反应如何?” “群众反映?”确山县三里河乡卫生院的职工小王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卫生院收治了艾滋病病人小张,为了让小张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申建设每天利用查房的机会来到病房,坐在小张的病床边,与小张握手交谈。小张有点自卑,刚开始不愿与申建设握手。申建设笑着告诉小张:“没事,握手是不传染的。”小张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眼含热泪,告诉申建设:“我得病后,亲戚、朋友们都躲着我,可你却不嫌弃。你真是个好人呀!”申建设就安慰小张说:“那是我们的责任,因为他们对这个病不了解!”后来,小张出院跑起了运输,生活条件改善了,生命质量提高了。小张与申建设成了“铁哥们”,至今还时不时地小聚呢!由于防艾工作突出,2005~2006年,三里河乡卫生院被评为省艾滋病防治工作先进单位,申建设也在2007年被评为省艾滋病中医药防治工作先进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