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在院内转一圈,中午门诊科室在转一圈,晚上在病房转一圈,人们形象地称他为—— “转三圈”院长 ——记沁阳市柏香镇卫生院院长孙学保 本报记者 王正勋 通讯员 冯清振 和亚斌

沁阳市卫生局局长陈军民(右二)在孙学保(左二)的陪同下,慰问家庭贫困的老党员。
巍巍太行山,浩浩沁河水,记载了沁阳这片土地的古老和神奇。在太行山脚下、沁河水之畔的沁阳市柏香镇,提起卫生院院长孙学保,父老乡亲有口皆碑:人好、心善、淳厚、朴实、刚毅。他像杏林春雨滋润患者心田,赢得了群众的尊敬和信赖;像浪花奔腾谱写动人乐章,在农民的健康之路上留下了闪光的足迹…… 从青春年少到两鬓染霜,自1975年焦作卫校毕业至今,他在卫生院这片热土上一干就是35年。 一个把自己宿舍让给患者的院长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家,有责任为父老乡亲解除病痛。”抱着这一朴素的想法,不管刮风下雨还是黑夜寒冬,孙学保随叫随到。2007年,一位山西长治的小邹因车祸住进卫生院。当时正值春节,孙院长主动担任起照顾小邹的责任,打饭、送水忙得不亦乐乎,还从家里拿了衣服给小邹换洗。当小邹年迈的父母风尘仆仆地赶来后,含着泪长跪不起,感激地说:“我们做父母的做不到的,孙院长做到了,您不光是救了俺家小邹,而是救了我们全家呀!” 他经常说:“治病救人就是我们医务人员的天职。”每次诊治患者,能通过口服药治愈的,他绝不让患者输液;能够在门诊治愈,绝不让住院治疗。有时候,卫生院打点滴的病人多,床位不够,他就让出自己的宿舍。 他吃住都在卫生院,把卫生院当成了自己家。每天早上7时到卫生院主持召开晨会;8时准时查房,把住院病人都查看一遍;9时开始在科室坐诊,一直要到中午12点,有时候中午连吃饭的时间也不休息;下午2~6时继续坐诊、写病历;到了晚上,依然不放心病人,去病房查看完后才放心。这就是他一天的工作时间表。他常年坚持每天“转三圈”,即每天早上在院内转一圈,中午在门诊科室转一圈,晚上在病房转一圈。这一圈又一圈,记载着孙学保付出的辛劳和闪光的人生轨迹。 一部优美和谐的发展“四部曲” 如何解决卫生院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如何让职工安心工作?卫生院如何发展?孙学保倾注全部精力,坚持“工资求增长,管理增效益,机制促创新,质量做保证”的指导思想,唱响“四部曲”。 一部曲:健全管理规范。他制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出台了政治工作“四结合”和医疗质量“四个关键”等措施。“四结合”是医院思想政治工作与医院医疗业务工作相结合,与医院解决职工实际问题相结合,与医院职业道德建设相结合,与医院文化建设相结合;“四个关键”是抓好医疗行为规范、病历质量、优质服务、依法维护医患权益等关键。 二部曲:狠抓改革创新。他推行了“注重绩效挂钩,深入分配改革”的一系列措施,以人事制度改革为先导,“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坚持“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绩效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从“工作数量、技术质量、劳动态度、贡献大小”等方面综合考核,经院、科两级核算进行分配。改革逐步改变了人浮于事的“大锅饭”局面,改变了过去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观念,形成“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共识。 三部曲:永葆发展活力。他通过制订业务发展规划,选送人员外出进修,引进大中专毕业生,开展各项业务学术活动,促进了人员素质的提高和人才梯队的形成;加强中医专科建设,新增疼痛专科、不孕不育等专科,不断拓展为民服务范围,让群众花小钱治大病。 四部曲:改善医院环境。他积极争取上级建设项目,改造、改建基础设施,新建业务用房达4000平方米,添置了CT、500毫安X光机、彩超、半自动生化分析仪等5000元以上设备近30台(件)。 一条不断延伸的奋发之路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得金。孙学保多次荣获“焦作市优秀乡镇卫生院院长”称号,近期又荣获“焦作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他领导的柏乡镇卫生院2000年业务收入250万元,2009年业务收入达600万元;新建职工住宅楼1200平方米,改善了职工生活条件;在职和离退休人员工资按时发放,保证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卫生院各项工作全面发展。 路,在开拓者的足下延伸。然而,在成绩和荣誉面前,孙学保没有满足现状。奋斗未有穷期,他正以高昂的热忱,为筑起一道便民利民的农村卫生“健康长城”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