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第2版:综合新闻
   第3版:综合文摘
   第4版:健康知识
   第5版:疾控一线
   第6版:农村卫生
   第7版:医药园地
   第8版:优秀卫生院院长
 
第8版:优秀卫生院院长
 上一版  
巾帼风雨路
心肠软 制度硬
“转三圈”院长
天生不服输
1
11 1 2010年5月22日 星期六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巾帼风雨路
 

    上任时,她是一名“孤将”。凭着不让须眉的一腔热情,她硬将一个“烂摊子”打理得风生水起。一名女卫生院长,怎样走好她的——
巾帼风雨路
——记信阳市罗山县铁铺乡卫生院院长姜金楠
本报记者  王明杰  通讯员  袁琪玉 王四海  陈经纬

姜金楠(左)与卫生局领导在一起。

    在偏远的山区,她坚守工作岗位,与同事们艰苦相守,与老百姓的健康相依。她叫姜金楠,是罗山县铁铺乡卫生院院长。1982年,她从信阳卫校毕业分配到铁铺乡卫生院工作。铁铺乡地处大别山区,是河南省最南端,交通不便,有1.4万余人口、10个行政村。当时,卫生院只有1200平方米,设备除血压计、听诊器外,只有1台100毫安的X光机。然而,她却在这里一干就是28年。
她给自己的定位——医生
    2004年5月,罗山县卫生局领导把铁铺乡卫生院院长的重任放在了姜金楠的肩上。面对一个人心涣散、士气低落、条件简陋、技术力量溃乏、业务萧条的“烂摊子”,姜金楠着实感觉肩上的担子太重了。
    从当院长第一天起,姜金楠就将自己定位为一名医生,当院长只是尽义务。为此,门诊、夜诊、急诊、病房、手术室,哪里有病人,她就出现在哪里。她每年的出勤数在350天以上。
    大胆改革、拼搏进取,姜金楠“以病人为中心,以医疗质量为生命,以人才为基础”,依靠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机制创新、文化创新促进卫生院的发展。她向局领导争取县级技术人才到卫生院坐诊,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等方式促进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同时强化重点专科建设,花大力气培养业务骨干、高新技术人才,先后与信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罗山县中医院结为帮扶单位。在她的人才强卫决策下,卫生院培育了一批年富力强、确有造诣的人才,构建了一支爱病人、精业务、勤服务、尚医德的队伍。
她对自己的要求——先行
    凡是要求职工做到的,姜金楠首先身体力行。她制订“在医药购销过程和平时工作中领导干部职工廉洁自律规定”规范自己的行为,并接受党组织和职工的监督。接着,全院上下开展文明服务、热心服务活动,杜绝了收受“红包、回扣”等不良现象。
    2005年,铁铺乡卫生院被确定为国债项目建设单位,投资30余万元改建了病房及门诊大楼,装配了300毫安X光机、半自动生化仪、呼吸机等设备,卫生院又多方筹资购买了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尿液分析仪、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等设备,添置了新病床及床单,改善了病人的医疗条件。
    2007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实施,又一次给卫生院增添了生机和活力。姜金楠严格按规定审核报销程序,让广大医务人员严格把好入院审验关,认真执行单病种限价简便报销程序,严格执行用药目录,使老百姓入院放心、住院安心、出院开心。
她制胜的法宝——制度
    为严格医德医风教育、树立良好形象,姜金楠建立强有力的监控机制,制订并完善《精神文明、医德医风建设考核条例》、《违反劳动纪律的处罚规定》等规章制度,对医技辅助科室、行政后勤部门也制订了相应的、详细的规定;定期召开“以病人为中心,质量服务为内容”的行风建设座谈会,设立意见箱;聘请行风评议代表,发放问卷调查表,多方面、多渠道听取病人的意见。她把医德医风作为“争先创优”的重要内容,作为晋职、晋级和奖励先进的重要条件,绝不姑息迁就违反规定的人员,力争达到“处理一件,教育一片”的效果。在分配制度上,她实行“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确立了以科室成本核算为基础、以结余提成计奖为杠杆、以综合指标考核为手段、以质量控制为依据的规章制度。在奖金分配上,她考虑技术能力、劳动强度及完成工作任务的程度等因素,对医疗质量、护理质量、医德医风等指标进行量化,制订了配套的奖惩措施。这样既体现向一线倾斜的政策,又打破了平均主义,拉开了奖金的分配档次,有力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
    28年,时光如电,弹指一挥间。如今,铁铺乡卫生院已初具规模,正乘势而上,收入成倍增长,被县卫生局评为目标管理二等奖,连年被授予先进单位和优秀党支部。
    姜金楠坚信,时间在变,时代在变,卓越的追求不变,信念永远不变!未来的日子,铁铺乡卫生院将生机无限。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