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铁尚需自身硬”,他既是管理人员,也是业务骨干。职工冷暖面前,他的心肠最软;发展大计当前,他的手段最硬。职工们都说他—— 心肠软 制度硬 ——记信阳市息县八里岔中心卫生院院长戴学发 本报记者 王明杰 通讯员 薛运华

信阳市息县八里岔中心卫生院院长戴学发
戴学发大学毕业分配到息县淮南乡镇卫生院工作,在基层卫生院工作近30年。1997年4月,卫生局党委将戴学发调入八里岔中心卫生院任院长。在卫生局党委以及乡党委、乡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他内炼素质、外塑形象,带领处于半倒闭状态的卫生院,跨进全县乡镇卫生院的前列。2006年,戴学发被评为信阳市“十佳”乡镇卫生院院长,多次被评为信阳市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 东奔西走不为己 在采访前,息县卫生局领导说:“戴学发带领的领导班子坚强有力、爱岗敬业,卫生院形成了热情服务、奋发向上、文明健康的精神风貌。” 卫生院干部职工们说,戴学发既是管理人员,也是业务技术骨干;能够完全胜任本职业务工作,也能出色抓好管理工作。而他却说“打铁尚需自身硬”,凡是要求职工能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带头做到。 为了培养一批能够留得住、用得上、技术精的专业技术人员,戴学发积极改革用人制度,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的思路统领工作全局,力求管理科学化、人性化。他关心职工疾苦,把医护人员当作医院发展的核心动力:为解决职工住房以及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不顾身体病痛东奔西走;为改善职工生活条件,帮扶救助家庭困难的职工;同时不断提高职工的工资福利待遇。他以院为家、处处为医院发展着想的态度,激发了职工的工作热情,增强了卫生院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轮流带班不怕苦 为提高医护人员的整体素质,戴学发加大力度进行知识技能的培训,利用每周集体业务学习的时间,引导和培养职工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业务知识的习惯。他要求全体医护人员使用《医疗服务文明用语》,工作人员挂牌上岗,向医护人员发出《廉洁行医、诚信服务》倡议书。他的作为正如一名医生的座右铭“医务人员要有救苦救难的好心肠,与人为善的处世情怀。这种心肠与情怀有如大海纳百川,春雨绿大地,厚德载物,从容淡定。” 为保障患者的利益,戴学发建立了院领导班子分工负责与轮流带班制度,每日检查工作不少于1次,每月检查医疗护理服务质量不少于5次,并经常根据问题制订整改方案;实行一日四签到制度,公示承诺服务的内容,主动接受监督;定期邀请领导指导工作,听取意见和建议;为住院患者发放《住院患者满意度追踪调查表》,及时了解患者的满意度,责任追究违反临床操作规范、单位规章制度者;针对乱收费、乱检查等行为,奖励举报者现金200元,并为其保密。 依法管理不吝严 戴学发把疾病控制、妇幼儿童保健以及计划免疫工作当作卫生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制订了《八里岔乡村医生工作考核管理办法(试行)》、《八里岔乡妇幼儿童保健工作管理办法(试行)》等来规范职工的行为。他定期开例会,收集并上报传染病信息;以新农合工作为契机,提高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免费接送住院分娩者;对新生儿及时进行计划免疫1类疫苗免费接种,还指定专业医生开展儿童保健工作。 戴学发常说:“管理工作首先要做到依法执业、依法办事;其次是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近几年,戴学发制订了《内部规章制度管理实施细则》、《医疗事故、医疗纠纷处理预案》、《医疗护理应急预案》等,要求医护人员掌握《医疗护理核心制度》的内容;坚持不懈地执行每周一院长(集体)查房制度、院内会诊制度、双向转诊制度、重要手术审批制度等,用较高的诊疗技术、低廉的服务价格为患者服务;还鼓励医护人员加强学历教育,采用“送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提高医护人员的业务技术和诊疗水平。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息县八里岔中心卫生院在息县卫生局党委、八里岔乡党委、乡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十项工作原则”(立足于勤奋学习,立足于依法办事,立足于和谐安定,立足于完善服务,立足于发展创新,立足于争先创优,立足于大局利益,立足于真抓实干,立足于团结共事,立足于规范管理)的要求,严格自律、扎实工作,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意识,努力打造灿烂辉煌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