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第2版:综合新闻
   第3版:综合文摘
   第4版:健康知识
   第5版:疾控一线
   第6版:农村卫生
   第7版:医药园地
   第8版:优秀卫生院院长
 
第3版:综合文摘
 上一版    下一版  
陈竺提出加快实现千年发展目标四项建议
临床路径管理为新医改加分
“药价虚高”的症结在中间环节
中小学校医缺乏引关注
北京公立医院首设生命关怀病房
合肥参合农民有望实现刷卡就医
中国儿童精神科医师人才稀缺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办法》7月1日起施行
精神损害赔偿进入国家赔偿法
养生怪论何以流行?
1
11 1 2010年5月22日 星期六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药价虚高”的症结在中间环节
     (15.5元出厂的药品,在医院竟卖至231元。5月16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了癌症辅助治疗药芦笋片的价格,1300%的利润让医院药品价格再次成为群众关注的焦点。)
“药价虚高”的症结在中间环节
  眼下的医疗矛盾,一是看病难,二是看病贵。看病难主要是由于资料资源分配不均和就医习惯所致,解决之道自然是大力发展社区医院和基层医院,建立转诊制度,并引导患者改变大病小病就往大医院跑的就医惯性。
  至于看病贵,主要原因是“药价虚高”,还有大型设备检查费和高值医用耗材贵。缓解看病贵,削减名目繁多的检查检验是一方面,但最重要的是缓解“药价虚高”,这才是导致公众看病贵的大头。说起“药价虚高”,很多人想到的就是“以药养医”带来的医院那15%的药品加成。当然,加15%也是加,也是抬高药价,但是,“药价虚高”的关键并不在这15%,而在一层一层的中间环节。正如《每周质量报告》中所说,一种出厂价15.5元的药品,经过医药公司、医药代表、医生等环节,最后价格涨到了213元,利润达1300%。
  药品价格在各环节的实际构成中,生产成本往往只占30%。可见,经过医药销售商内部各层级的“提成”、药品中标进医院的“报名费”、医生回扣、配送成本等环节,药品在进医院加成15%之前,价格就已经翻倍,有的甚至翻至15倍。这15%的“药品加成”实在不是“药价虚高”的重点,药品流通环节的层层转销、加价才是关键。正因如此,我国新医改方案才提出了基本药物制度,基本药物实行统一招标、统一价格、统一配送,减少中间环节。
  药品流通中间环节的另外一个症结是药品招标制度。但是,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与旨在降低药品定价的“顺加作价”政策左右手互博,弊端逐渐显现——药品中标后,医院青睐加价利润空间大的高价药,药价不降反升;药厂有时嫌中标价低而无人生产,另外唯价格论、行政主导、定价不科学等问题也纷纷暴露。旨在规范削减中间层级的药品招标制度有此尴尬,让人唏嘘不已,缓解“药价虚高”,规范药品招标制度也是刻不容缓。
          (摘自《海口晚报》)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