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天使在非洲 |
|
——安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医生沈恒援非纪实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古老神秘的非洲只存在于电视纪录片的镜头中;然而,安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医生沈恒却不但有机会感受这片古老土地的脉动,还成了这里为闻名遐迩的“天使”。 主动请缨 熟悉沈恒的人都对他的医德赞不绝口。沈恒从医近30年,始终保持一颗仁慈之心,以人道、关爱、无私为宗旨,不存任何私心杂念,对患者一视同仁。 2004年10月,河南省卫生厅开始组建第13批援助埃塞俄比亚医疗队,沈恒积极地报了名。经过省卫生厅及安阳市卫生局的考核审批,并接受了相关培训后,他把家中的四位老人,包括102岁的姥姥托付给爱人,于2005年1月开始了他的援非工作。 物质的匮乏,呼啸的战火,沟通的障碍,医疗设备的短缺,可怕的艾滋病毒……各种各样的困难一一横在了沈恒面前。 当沈恒正忘我地为埃塞俄比亚人民解除病痛之时,一个噩耗传来,他的爱人被查出患了恶性肿瘤。在亲人最需要的时候不能陪伴在身边,强烈的愧疚感涌上沈恒的心头。关键时刻,省卫生厅及安阳市人民医院领导及时前去慰问与关怀;而沈恒,则继续把自己的真情倾注在非洲人民身上。 国务院新闻办的领导曾问沈恒,“援外工作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沈恒说:“那就是比以前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知道祖国的强大意味着什么,真正领会中国人所享有的人权、生命权、健康权,更感到和平与安宁的宝贵。” 以技服人 沈恒所在的黑狮子医院是埃塞俄比亚最大的公立医院,但实际上条件还不如国内的县级医院。办法总比困难多,沈恒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开展医疗工作,成功为一名患儿实施了在美国人看来相当于头部连体婴儿、需两个医疗小组才能拿下来的重达四斤的脑膨出切除手术,赢得了埃塞俄比亚及国外同道的敬重和赞扬,显示了中国神经外科医生的水平。 义无反顾 埃塞俄比亚在非洲还算比较稳定,但恐怖的阴影仍时时存在,街上时常可见荷枪实弹的士兵。在动乱最严重的时候,也只有中国医生在照常做手术抢救伤员。 除了战争,这里的人们还要时刻提防艾滋病的“觊觎”,心理上承受的压力足以让人窒息。可一想到自己的神圣职责,沈恒将这些都抛到了九霄云外。 “一方面尽量采取防护措施,一方面服用抗艾滋病的药物。如果真感染上了艾滋病,我就留在这里工作,一直到倒下为止。”沈恒说。 人道援助 援外医疗是中国外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世界和平、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有着重要意义。 2005年3月3日晚10时许,劳累了一天的沈恒突然接到通知:首都亚地斯亚贝巴市长颈部疼痛3天了,要求中国医生前往治疗。沈恒检查后认为市长患了颈淋巴结炎,是呼吸道感染所致。经过3天的对症治疗,市长痊愈了。此后,他还为葡萄牙驻埃大使、埃塞俄比亚联邦院议长等人做过治疗。 2006年4月,我国人大领导访问埃塞俄比亚,沈恒接到一个重要的任务:负责访问团成员的医疗保健工作。他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埃塞俄比亚被称为“非洲屋脊”,含氧量低,昼夜温差较大,胃肠道传染病、疟疾、艾滋病流行。沈恒和医疗队作了充分的思想和物资准备。一天清晨7时许,沈恒接到通知,说代表团有一名工作人员出现心悸、出冷汗等症状,还伴有恶心、乏力。沈恒立即前去诊治,经过检查和询问病史,确诊她为冠心病。服药及吸氧后,患者症状得以缓解。因为该同志肩负重要任务,必须随团访问,沈恒反复嘱咐她如何服药和注意事项。 回想两年的援非经历,沈恒感慨万千,“有这样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为国家和国际社会奉献自己的价值,感到无比自豪。” 两年中,沈恒共实施各类手术600余例,成功抢救危重患者50余人次,培训和带教埃塞俄比亚医务人员40余人次。他付出了一腔热血,换回了信任和尊重,为中国的“白衣天使”争了光,也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