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多次剖宫大出血 生命垂危获重生 |
|
本报讯(通讯员 曹 咏 吴 静)一名在第四次剖宫产时大出血、子宫夹着25把止血钳的产妇,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和介入科全力抢救平安脱险,现已康复出院。 已经有3个子女的禹州市37岁高龄经产妇王某,因完全性前置胎盘于孕近38周时,在当地医院行第四次剖宫产术。术中发现胎盘位于子宫下段瘢痕处,胎盘与子宫壁和宫颈粘连紧密,并植入子宫下段及宫颈,不能剥离,当地医生随即进行子宫切除术。但,由于多次剖宫产,子宫下段与膀胱及腹壁严重粘连,在子宫切除的过程中出现大出血情况,出血量约为4000毫升。因严重出血和粘连无法切除子宫,患者生命垂危。当地医生将残存的大部分子宫断端及出血面用25把止血钳夹上,在腹腔中塞上了3块大纱垫压迫止血,并由两名医生紧紧按压伤口,从禹州颠簸近100公里紧急转院至郑大一附院。 患者转入郑大一附院时,血压低、心率快,处于休克状态,腹部及阴道出血不止,病情危重,情况十分紧急。郑大一附院妇产科张梦真教授接诊后,考虑病人出血严重,需要尽快手术切除子宫制止出血。但是根据病人当时的情况,直接手术会导致更大量地出血,加重休克,病人极有可能下不了手术台。面对这种情况,张梦真教授当机立断请介入科配合,先行介入治疗,栓塞盆腔及子宫血管,减少出血后再行残余部分子宫切除术。介入科韩新巍教授克服由于患者腹部盆腔内的25把止血钳严重影响介入治疗的血管显影困难,在手术风险极高的情况下于23时行股动脉穿刺术成功。半个小时后,盆腔及子宫血管栓塞成功,腹腔出血明显减少。为减少因搬动病人引起新的出血,张梦真在介入科立即为病人行子宫切除手术,再小心翼翼地拿掉放置在病人伤口内的25把止血钳和3个大纱垫后,对伤口进行严格地消毒,切除了粘连严重的残存子宫。患者脱离危险,生命体征恢复平稳时已是第二天3时。经过几天的康复,患者无任何并发症,现已平安出院。 张梦真教授告诫轻易选择剖宫产的孕妇及家属,剖宫产只是处理高危妊娠的一种重要手段,要根据孕妇具体情况理性选择分娩方式,冷静审视非必须剖宫产手术所带来的风险,切勿图一时之快,忘长久之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