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第2版:综合新闻
   第3版:临床荟萃
   第4版:悬壶百味
 
第3版:临床荟萃
 上一版    下一版  
产科:重视医疗与保健相结合的医学模式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绿色治疗
红斑狼疮惯会“变脸”明确诊断前莫滥用抗生素
多次剖宫大出血 生命垂危获重生
小感冒引大麻烦 诊治及时脱危险
关节炎晚期不能做关节腔注射
酸碱平衡紊乱的误诊教训
1
11 1 2010年3月2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产科:重视医疗与保健相结合的医学模式
    当今的医学模式已经由单纯的医疗模式转变为医疗与保健相结合,产科的工作是这一模式最好的体现。
孕前准备是关键
  为了保证出生人口的素质及人类生命的正常周期,不能仅以人类生命的形成为起点,而是应着眼于为人类生命的形成创造一个良好的内外环境。即从孕前3~6个月开始,就做好孕前咨询和保健,以弥补婚前检查的缺乏,并了解妇女孕前身体健康状况是否适宜妊娠,是否存在生殖道炎症、肿瘤、畸形。尤其是患有内外科疾病的妇女,妊娠前的咨询和检查尤为重要。
  随着医学的发展,一些患有内分泌、免疫、心血管系统等可能影响生育功能疾病的妇女,由于得到了先进的治疗,使妊娠成为可能,此时妊娠前的准备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原有疾病的治疗状况及妊娠后与妊娠的相互影响、可能的结局评估,需要由相关科室以及产科医生共同协商,并做好孕前准备以及妊娠后的保健指导。包括孕前营养指导、叶酸预防性服用、积极纠正孕前的贫血、肥胖妇女适当减肥、夫妇双方戒烟戒酒、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等,从而为迎接新生命的到来创造一个良好的内环境。
孕期保健简约而不简单
  孕期保健目前已得到普及,但不能仅局限于B超了解胎儿发育情况,而是应该全面监测妊娠并发症的发生和胎儿生长发育、安危状况,动态筛查高危孕妇,并对高危孕妇进行有效的管理和随访。妊娠期超过5次以上的孕期检查,已经在全国基层逐渐被认识和普及。但是,对每一次血压及蛋白尿的检测,以及血象的定期监测,仍存在认识和重视上的不足。
  妊娠期贫血是孕期常见的并发症。2008年统计资料显示,全国孕产妇中重度贫血发生率为2%,城市和农村分别为1.7%和2.2%。目前国内有研究显示妊娠晚期贫血的孕妇,产后纯母乳喂养到4个月时,婴儿亦出现贫血,因此应重视孕期膳食铁的摄入。在贫血高发的地区,指导孕妇摄入富含铁的食品、定期检测血红蛋白、预防性补充铁剂,从而降低因贫血而导致的母婴并发症的发生。做好妊娠高血压疾病高危人群的保健指导,定期监测血压、尿蛋白,早期识别、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关注体重的增加和水肿症状,蛋白尿的出现或血小板的降低,不仅提示肾脏或血液疾病的可能,还可能是风湿免疫疾病的早期表现,应警惕并予以鉴别。辅助生殖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多胎妊娠、以至早产,也成为妊娠期重点监护的高危人群。
胎儿并发症与体重紧密相关
  孕期健康教育已广泛开展,妊娠期的营养状况已经被认为直接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甚至与其成年后代谢疾病的发生也有着密切关系(所谓胎源性成人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巨大胎儿的发生率在逐年增加,从上世纪80年代的2.61%攀升到20世纪末的7.85%,也导致了难产率的增加。
  出生体重越大,并不代表出生人口素质越高。在脑瘫的研究中发现,早产儿及过期产儿脑瘫发生率相对危险性分别是足月儿的25.16倍和2.4倍;低体重儿(<2500克)及巨大儿(≥4000克)脑瘫发生率分别为正常出生体重儿的19.63倍和1.24倍。产科医生应该遵照中国营养学会2008年推荐的妊娠前及妊娠早、中、晚各期的营养膳食指南进行孕期科学合理的膳食宣传和指导,根据孕前标准体重[身高(厘米)-105]±10%为正常体重,孕前体重低于标准体重的10%,超过20%的孕妇,孕期体重增加分别推荐为12千克、14~15千克、7~8千克,自妊娠中期开始每周体重分别增加400克、500克、300克为宜,以此控制胎儿体重在3000~3500克为宜。(摘自《医师报》)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