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活着的重量——感受余华作品《活着》 |
|
河南中医学院 艾星宇 清晨走在校园的小路上,我知道自己快要迟到了,但脚步就是迈不起来,我正在遭遇人生中的第一个寒冬——下个学期我可能将要暂时结束或者永远结束我的大学生活。我从来没有遇到这样的人生困难和打击,我多么想选择逃离,可是人生又有何处可逃? 漫无目的地来到图书馆,在书架上我看到了余华的作品——《活着》,我第一次接触到这部书是在高中时代,当时在宿舍被窝里打着手电筒一口气读完,掩卷时心中感慨万千,开始第一次笨拙地思索自己活着的人生。今天再次翻开这本书,看到有人用铅笔在扉页上抄写着这样一句话:从充满苦难的人生中寻找活着的意义。 对生存的思考,首先来自于对死亡的态度。有人说《活着》是一本读起来令人窒息的书,因为书中有太多死亡气息。主人公福贵活着的一生是不断地面对亲人死亡。他,从当初的纨绔子弟到家道中落成为一位农民,就像当初第一次挑起扁担磨烂皮肉渗出血一样,他的人生在苦难压榨下变得血肉模糊。“人只要活得高兴,穷也不怕”,这是福贵母亲一再说的话,支撑着福贵在第一次人生突变中活下去。解放初期的农民生活贫穷而可怜,他们一家人在困难中守望着未来的幸福。不料,儿子在医院被抽血过度致死,这个打击让福贵一家人饱受命运无常之苦。待女儿嫁出,好不容易日子有了起色,但外孙的出世就是女儿生命的消亡,接连而来的是女婿意外而亡。福贵一个人拉扯着大家庭中唯一剩下的晚辈——外孙苦根艰难度日,但命运无情之手制造的饥饿还是把最后一个希望—外孙夺走了。在死神频繁光顾的家庭中,福贵亲手埋葬了自己的儿子、女儿、妻子、女婿、外孙。福贵活了下来,买来一头将要被屠宰的老牛一起耕田度日。在田间地头,福贵对着老牛一遍遍地吆喝着死去亲人的名字,“两个进入垂暮的生命将那块古板的田地耕得哗哗翻动”。活着是有重量的,生命是有重量的,坚强的生命意志将死神打得一败涂地。 余华说,一个人和他一生的命运之间是友情,他们相互感激,同时也相互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我在福贵身上看到了“眼泪的丰富和宽广,看到了绝望的不存在”,看到的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中国农民。有人言《活着》“让我们懂得卑微生命中蕴藏着些微的却如金子般闪亮的光芒,明白人性的温情是如何一步步把苦难的人们变得自信而宽容、坚实而又无所畏惧。” 我想,面对自己的命运,甜要笑,苦也要笑着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