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第2版:综合新闻
   第3版:专版
   第4版:名院风采
   第5版:乡村医生特刊
   第6版:乡村医生特刊
   第7版:乡村医生特刊
   第8版:乡村医生特刊
 
第7版:乡村医生特刊
 上一版    下一版  
冬天适当吃点“冷食” 让肠胃进行耐寒锻炼
餐桌上的防病“搭档”
针灸治疗原发性低血压
治疗颈椎病歌诀
辨证分型治失眠
颈椎间盘突出慎按摩
婴儿辅食添加常见误区
通腑泻热治发热
中药熏洗治痛风
治产后缺乳简方
治急性结膜炎验方
山楂治病单方
1
11 1 2010年1月28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通腑泻热治发热
    外感邪气多从皮毛口鼻而入,首伤肺系,若为风热最易伤津而致腑气不通,况“肺与大肠相表里”,治当通腑泻热。通腑泻热可使滞留于肠道的毒素排出体外,促进机体新陈代谢。笔者对外感发热常采用通腑泻热法治疗,取效良好。
  李某,男,11岁。2008年3月3号初诊,自诉一周前出现咳嗽鼻塞,发热头痛,周身酸痛乏力,食欲不振,口干。前医曾输青霉素治疗,并口服对乙酰氨基酚等药,但仍发热未解,也曾服中药银翘散加减未果。查体温39.2摄氏度,面赤唇燥,咽部充血,舌质红,舌中心苔黄厚腻,触之周身体若燔炭,胃脘胀满,脉滑数。此实乃外感邪热炽盛,津液已伤,当急下存阴,即以承气汤加减:大黄15克,硭硝9克,玄参15克,甘草3克,3剂,每天1剂,水煎服。药后患儿泻下5次,便后自觉神清气爽,体温已恢复正常,但仍食欲不振,周身乏力,即以平胃散加减以复胃气:苍术5克,陈皮5克,厚朴5克,神曲9克,焦山楂9克,玄参12克,麦门冬9克,天花粉5克,竹叶5克,甘草3克,3剂,水煎服,每天1剂,药后诸症悉平。
  此方以大黄泻热通滞、破积行瘀,硭硝软坚通里、攻下实火,玄参清热养阴生津,甘草解毒调和群药,共起通腑泻热之功,为釜底抽薪之法。      (王金亮)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