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宝
清晨醒来,一低头就咳出黄绿色的脓痰,有时还带着血丝;白天轻度活动,喉咙里便似有排不完的黏液,需要频繁清嗓——这些令人尴尬又痛苦的症状,可能是支气管扩张症的警示信号。作为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支气管扩张症不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致命并发症。
支气管扩张症的本质是支气管壁的肌肉和弹性组织受损,导致支气管管腔永久性扩张和变形。其机制类似弹性减弱的橡胶管,扩张的支气管无法有效清除分泌物,细菌易在此繁殖,进而形成“感染-炎症-组织破坏”的恶性循环。咳脓痰正是这一循环的直观体现。支气管内黏液、坏死组织与细菌感染产生的脓液混合,形成特征性的脓痰。静置后的脓痰会出现分层现象:上层是泡沫,中层是黏液,下层是脓液和坏死组织,医学上称之为“分层痰”,这是支气管扩张症的典型症状之一。
为何脓痰会反复出现?这与支气管扩张患者的气道清除功能受损密切相关。健康人的支气管黏膜上覆盖着纤毛,像“小刷子”一样不断摆动,可将分泌物推向咽喉部咳出。若支气管扩张患者的纤毛功能紊乱,且支气管管腔扩大导致分泌物淤积,细菌便容易定植繁殖,从而引发反复感染。每次感染都会加重气道炎症,进一步破坏支气管壁,形成“越扩张越感染,越感染越扩张”的恶性循环,使脓痰难以根治。
除了咳脓痰,支气管扩张症还常伴随其他症状,如咳嗽。咳嗽多在清晨或夜间加重,部分患者可出现咯血,轻则痰中带血,重则大量咯血。长期患病者还可能出现呼吸困难、体重下降等症状。若不及时干预,病情会逐渐发展,可能引发肺脓肿、呼吸衰竭,严重威胁生命健康。
诊断支气管扩张症需结合症状、病史和影像学检查。CT(计算机层析成像)检查能清晰显示病变部位、范围和形态。此外,医生会通过肺功能检查评估气道阻塞程度,并借助痰培养明确感染的细菌种类,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需要注意的是,支气管扩张症容易与慢性支气管炎、肺脓肿等疾病混淆。若出现长期咳脓痰症状,务必及时就医,避免延误诊断。
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核心目标是控制感染、清除痰液、改善肺功能。在感染急性发作期,医生会根据痰培养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以快速控制炎症;在稳定期,痰液清除是关键,患者可通过体位引流、雾化吸入药物等方式,减少痰液淤积。对于病情严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能需要通过手术切除病变肺组织,或采用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以改善气道通畅度。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好预防措施。首先要戒烟,避免吸入粉尘、烟雾等刺激性气体,减少气道损伤;其次要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流感季节可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降低感染风险;最后要坚持呼吸训练,如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等,增强肺功能。
支气管扩张症带来的咳脓痰困扰虽然难以彻底根除,但是通过规范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减少急性发作,让患者恢复正常生活。
(作者供职于山东颐养健康集团肥城医院) |